我这儿正琢磨着晚上加个鸡腿庆祝,一刷新手机,百米预赛的成绩单啪一下糊我脸上,谢震业10秒21,梁小静11秒29,齐活儿,半决赛一个都没进。
就感觉刚中了五百万彩票,出门就踩了坨狗屎,那种心情,谁懂?
东京这片场地,还留着苏炳添9秒83的余温呢,怎么转眼间,咱连半决赛的门槛都摸不着了?
“断档”这俩字,现在简直就是悬在中国短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苏炳添退下来当教练,大家都盼着他能把独门秘籍传下去,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数据到赛场上的零点零几秒,中间那条鸿沟,好像比想象中宽得多。
你看咱们的4x100米接力,凑一块儿能跑出38秒03的赛季最佳,说明大家底子都不差,可一拆开单练,怎么就感觉没了主心骨?
这感觉特拧巴,就像一部顶级配置的电脑,偏偏CPU驱动不兼容。
你说邪门不邪门?
就在百米那口气儿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的时候,隔壁110米栏赛道,刘翔当年那块自留地,愣是长出了三棵“窜天猴”!
陈圆将、徐卓一、刘俊茜,三个小伙子手拉手进了半决赛,这可是2011年以来的头一遭。
我当时就想,这算不算一种玄学?
东边不亮西边亮,田径场上还真就玩起了能量守恒。
19岁的陈圆将,第一次跑世锦赛,那股子从容劲儿,根本不像个新人,13秒39,过栏跟水上漂似的,节奏感绝了。
徐卓一更狠,13秒28,赛后还嫌自己起跑慢了,哥们儿,你这后半程是安了火箭助推器吧?
最让我上头的是刘俊茜,13秒23的个人最佳,旁边站着的是奥运冠军霍洛威,他愣是没带怕的,那眼神,就是奔着干架去的。
赛后那句“能干掉一个是一个”,简直太提气了,这哪是比赛,这是上梁山聚义啊!
刘翔之后,我们等的不是救世主,而是这么一群嗷嗷叫的狼崽子。
一个天才的出现是偶然,但一群人的崛起,背后必然是体系的成功。
这三个人,风格各异,却殊途同归,这说明我们在110米栏这个项目上,真的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线”。
说完这帮提气的,再把镜头切回女子链球。
那才是真正把压力嚼碎了咽下去的硬核实力。
这项目平时没多少人看,姑娘们就闷头在那儿转圈,一圈,两圈……把全身的力量,连带着所有的不甘和渴望,都灌注到那颗7公斤多重的铁球里。
00后小将张家乐,上来就扔了个76米22,直接把调子定高了。
赵杰更是神人,最后一投,成败在此一举,她硬是顶着能把人压垮的压力,甩出了77米60的个人最佳,把银牌死死攥在手里。
那一刻,你看到的是技术,更是那颗大心脏。
加拿大那个罗杰斯是厉害,80米51,神仙打架级别。
可当两面五星红旗一同升起时,那种感觉,比什么都带劲。
张家乐赛后直接喊话洛杉矶奥运会,奔着最高领奖台去。
这种自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
所以你看,一场田径世锦赛,简直就是一出人生百味的大戏。
有百米赛道上的意难平,也有跨栏赛场上的少年意气;有链球姑娘们的坚韧不拔,也有撑杆跳高小伙子们的黯然离场。
石雨豪他们进了跳远决赛,莫家蝶也刷着PB进了400米栏半决赛,这都说明,中国田径的家底,确实在变厚。
我们不再是那个只靠一两个“超级赛亚人”撑门面的队伍了。
短跑的阵痛,估计还得持续一阵子。
但急也没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今晚这两块奖牌,是强心剂,也是清醒剂。
它告诉我们,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至于半决赛……我倒想看看,刘俊茜他们,到底能“干掉”几个。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