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特使:中国一天之内就能让俄乌战争停火,他忽视了一个问题

评凯洛格涉俄乌战争调停言论:片面与误判

9月13日,凯洛格在乌克兰参加论坛时,就俄乌战争调停问题发表了一番针对中国的言论,其观点值得深入剖析。

凯洛格宣称,若中国不给俄罗斯提供帮助,俄乌战争明天就会结束。在他看来,中俄关系里俄罗斯是极为初级的合作伙伴,对中国存在巨大依赖,中国在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历史影响力上对俄罗斯具有绝对优势。只要中国减少对俄支持,俄罗斯便无力继续作战。他还以俄罗斯与朝鲜合作为例,称打了三年多仗后,俄罗斯经济等各方面状况不佳,军事机器面临风险,所以才引进上万名朝鲜士兵协助夺取库尔斯克地区,以此佐证俄罗斯的弱势。

对于凯洛格的这些观点,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现实依赖角度而言,凯洛格所指出的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确实存在。如今,俄罗斯石油出口约40%流向中国,能源是俄罗斯支撑战争的重要支柱。在与西方关系恶化、难以找到替代市场的情况下,若中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会直接冲击其战争资金链,使战争机器难以持续运转。所以,凯洛格称俄罗斯对中国依赖大、是初级合作伙伴,这是客观事实,即便俄罗斯不愿承认,也无法改变。

然而,凯洛格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他可能高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尽管俄罗斯对中国存在严重依赖,但在俄乌战争这一重大问题上,俄罗斯不可能完全听从中国的意见。普京在俄乌战争上的决策是独立自主且态度坚决的,任何国家都难以左右其根本态度。即便面临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普京也会坚持作战。因为这场战争不仅关乎领土争端,更涉及普京和俄罗斯政府的执政地位。若没有足够的胜利成果,普京难以向俄罗斯民众交代。因此,他不可能轻易听从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建议而结束战端。

凯洛格的言论存在片面性,他对中俄关系的认知不够全面,对中国影响力的判断也有失偏颇。俄乌战争的走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战争的持续归咎于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也不能期望通过中国单方面的行动来快速结束战争。解决俄乌冲突,需要各方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和平谈判与协商来寻求妥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