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啥不把便宜货卖给古巴?既能帮他们解点燃眉之急,又还能让库存变得少点——你说的挺有道理。可是问题是在这个世界,古巴就像是那种典型的无赖角色,和朝鲜一样,已经成了国际舞台上的老司机,专门靠赖账来搞事。
你别觉得古巴经济状况一向那么差,那是夸张;那是他们像戏剧里的角色,总是会在表演里找点漏洞捣乱。去年,宇通出手,和古巴签了几份客车大单,想着互利共赢,结果呢?一场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把古巴经济瞬间推到崩溃边缘——这还只是疫苗疗效未显的前奏。货款没付,出口保险公司也没少掏,赔偿了点小钱,但那1亿美元多的货款,像金子一样沉在那儿,怎么都要不到手。说白了,凭古巴这信誉,合作风险高得令人发指。
再看看中成公司,合作多年,结果在2008金融危机一爆发,古巴中央银行说重组,直接把他们那1187万美元的货款折腾没了。最后?只能算亏10%,大概也就是点滴血的教训。大哥,这是真的血在流啊,你指望他们啥时候把钱还你?那是永远没准的可能。
古巴的信用问题远不止这些。有人会觉得:咱们提前收个定金,不就完事了?别天真了!不是说收了定金就一定靠谱吗。印度那些例子都能说明:只付定金,不付尾款,导致你打官司也没戏。古巴更别提,他们当面说我没钱,你还能咋地?又能咋样。那法律呢?更是一言难尽。他们的法院?基本是政府扶持的黑箱操作。仲裁?你只要敢把合同发过去,最糟糕的也就变成纸上的一张空白。
更现实的那个坑:他们经济变幻莫测的政策。听说过古巴快闪?那就是他们今天放宽一些政策,明天又收紧得像趴在刀尖上的猫。你跟他们签了合同,本以为稳,结果一变局,你的合作完全泡汤。就像去朝鲜投资的中国企业,血本无归,不是没有——投资朝鲜2.4亿,结果合作方扭头就反咬你一口,说你欺诈。你说真是乱世之中,谁都得当个伪君子。
你还会想:和古巴政府合作是不是稳点?老实说,即使纯粹跟政府谈,风险也一样大。因为,古巴的财务就算再差,政府每次都能变戏法找到钱付账?别搞笑了。去年,美国的封锁让古巴的外汇储备掉得像瀑布。那个国家,连买点燃料、基本的零件都困难得不行,怎么算?你指望他们乖乖付账?
其实最悲哀的是,古巴的经济就是个大危机迷宫。80%的粮食靠进口,外汇短缺,国际贸易基本只能靠奇迹。他们想用物物交换,也不是什么长远之计。蔗糖?国际市场价格起伏大得像坐过山车;镍矿?虽值钱,但运输、提炼都要时间和钱。而且基础设施落后,让这些原材料永远像个慢动作。
再说这个政策变化——想招来投资?不要幻想一劳永逸。过去还宽了点限制,结果转天就收紧。你以为签个合同就万事大吉?不,问题恰恰在这里。政策变得比天气还不稳定,谁都不敢赌古巴会稳多久。
看看其他国家的教训:在朝鲜,西洋集团豪掷2.4亿,结果呢?合作方翻脸,片面背弃协议,朝鲜还反咬一口,带点阴谋味道。你在那边吃了没完没了的苦头,何必再折腾自己?更古巴的信誉问题已经成了全民共识,那谁都不敢一头扎进去。
有人会说:咱们可以直接和古巴官方搞合作,风险会低点?我告诉你:哪有那么简单。就算和官方打交道,把人家钱给准点打到帐上,也是硬碰硬的考验。你以为宇通和古巴的合作是范本?反正货没到,钱也少得可怜。
总结一句:和古巴合作,绝对不是一盘轻松的菜。它就像深不见底的沼泽,踩得越深越难救。经济困难、外汇危机、政策变脸、信誉低——这些铁闸把企业的脚步堵得死死的。没有诚信,合作再好也成空中楼阁。干嘛要跟这样一个经济迷宫赔上一身血?不如把心思放在那些靠谱的伙伴上,至少能稳一点。毕竟,没有诚信,再牛的项目,也会在荒漠中变成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