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逆转?内塔尼亚胡或跟北约开战,特朗普沉默,144国公开力挺中方

2025年9月19日,联合国大会现场,一项决议以145票赞成、5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

允许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过视频方式参与联合国会议,这一切,只因美国拒绝向他发放签证。

投票结果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社会的真实态度。

以色列和美国站在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对立面,而中国主张的和平解决立场获得了广泛认同。

这不仅仅是一次程序性投票,它折射出巴以问题上国际力量的重塑。

美国长期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保护以色列,但这次,连最亲密的盟友也开始划清界限。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扩张政策,正让这个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

他不仅推动对约旦河西岸30%土地“实施主权”,还批准在敏感的“E1区”建造3400多套定居点住房,这会将巴勒斯坦领土切割成碎片。

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宣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这片土地属于我们。 ”

这种强硬态度背后,是以色列议会此前通过的一项动议,宣称约旦河西岸是“犹太民族历史家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军事行动也在同步升级。

以军发动代号“基甸战车B”的行动,动用14个旅级战斗队进攻加沙城。

空袭和炮火让整座城市震颤,居民描述爆炸声和求救声混在一起,“我们快疯了”。

加沙的人道灾难已经达到惊人程度。

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仅8月20日黎明以来的袭击就造成至少8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国际援助组织报告称,以色列一直阻止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

内塔尼亚胡的扩张政策不仅针对巴勒斯坦,还触及了北约成员国的红线。

以色列向塞浦路斯提供“巴拉克MX”防空系统,打击范围覆盖150公里,对土耳其南部构成实质威胁。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直接指责以色列进行“种族灭绝行为”,两国关系跌至历史最低点。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其武装部队规模在北约中仅次于美国。

双方已经在暗中较量。

土耳其仿制的B-611M战术弹道导弹能覆盖以色列在东地中海的军事基地,而以色列则试图与希腊、塞浦路斯构建“拦截屏障”。

危险的是,双方都可能出现“战略误判”。

以色列若低估土耳其的导弹能力,可能贸然动手;土耳其若高估北约的支持力度,可能扩大军事部署。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谴责声浪日益高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谴责以色列新建定居点的计划,称其违反国际法。

欧盟宣布启动对以色列定居点产品的贸易限制程序。中国始终明确表达立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指出“加沙早已成为人间炼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以色列升级军事行动,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

更值得注意的是,多个西方国家改变了传统立场。

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陆续表示计划或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与沙特阿拉伯将共同主办“两国方案”会议。

以色列国内并非铁板一块。

国防部长卡茨以程序问题为由否决了总参谋长扎米尔提名的高级军官名单,暴露出军方与文官政府在加沙战略上的根本分歧。

持续冲突给以色列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战争导致旅游业收入下跌四成,财政赤字膨胀至国内生产总值的6.2%。

日益恶化的民生状况引发街头示威,要求结束战争、恢复经济的抗议浪潮席卷各大城市。

甚至美国的态度也变得暧昧。

特朗普政府没有为以色列的扩土计划完全“开绿灯”。

特朗普女婿库什纳敦促谨慎行事,称这将损害美国和海湾国家的关系。

当联合国大会以145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决议,允许巴勒斯坦总统视频参会时,国际社会的态度已经明确无误。

美国外交官乔纳森·什里尔在投票前表示:“美国反对该决议,这一点不足为奇。 ”

但这次,美国的立场只得到了以色列等4个国家的支持。

144个国家公开支持巴勒斯坦的声音,支持中国倡导的和平解决理念——这个数字,比公开支持美以立场的国家多了近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