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拜鬼新解:一边鞠躬道歉,一边磨刀霍霍?
每年一到八月中旬,东京那股子湿热的劲儿,总会伴随着一些不怎么太平的画面。黑色的轿车鱼贯而入,西装革履的政客们表情肃穆,对着那个地方深深鞠躬。那个地方,就是靖国神社。
今年也不例外,刚上任的首相石破茂,人没到,“玉串料”——说白了就是祭祀费——倒是恭恭敬敬地送到了。而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更是亲自跑了一趟。
这位小泉进次郎,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他爹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他自己也被看作是未来首相的有力人选,在日本国内算得上是政坛新贵。一个内阁大臣,一个未来的掌舵人,在这么个敏感的日子,跑到这么个敏感的地方,您琢磨琢磨,这里头的意味,浅不了。
很多人可能会问,不就是个神社嘛,至于这么大反应?问题就出在这靖国神社里头,它供的不是一般的“神”,而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这些甲级战犯的牌位。这些人,手上哪个不是沾满了亚洲人民的鲜血?把刽子手当成英雄来拜,这事儿放在哪个国家,都是对历史的公然挑衅。
更有意思的是,靖国神社旁边,还有一个叫“游就馆”的博物馆。你要是进去转一圈,保准让你三观震碎。里头把那场侵略战争,描绘成了一场“解放亚洲”的圣战,把日本打扮成了一个从白人殖民者手里拯救亚洲的悲情英雄。这种明目张胆篡改历史的调调,就是他们喂给一代又一代日本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所以你看,小泉进次郎们的参拜,压根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它是在用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不觉得当年有错,我们还要把这份“荣光”继承下去。
这就让人不得不拿德国来做个对比了。二战那俩轴心国,战后的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
德国人是怎么做的?1970年,当时的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他没有任何征兆地,双膝跪地。那一跪,替整个德意志民族赎了罪,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德国人把这段反思,称作“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一个专门的德语词,意思是“克服过去”。他们通过立法禁止纳粹思想,在教科书里把那段丑恶的历史讲得明明白白,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他们的祖辈犯下过滔天大罪。
前些年,美国总统去德国,还跟德国总理开玩笑说,诺曼底登陆纪念日,你们德国人心里不好受吧?德国总理回答得斩钉截铁:不,我们很开心,那是把我们从纳粹手里解放出来的日子。
您听听,这才是真正与过去和解的胸襟。
反观日本呢?他们非但没有这种觉悟,反而还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找补。前阵子,就有日本高官公开抱怨,说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是“背信弃义”。理由是当时苏日之间有个《苏日中立条约》。
这逻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他们也不想想,苏联出兵东北,是雅尔塔会议上同盟国共同商定的结果,是为了加速终结法西斯的最后疯狂。百万苏联红军摧枯拉朽,把号称“皇军之花”的七十万关东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才彻底断了日本军国主义负隅顽抗的念想。
说白了,他们不是在讨论什么条约,他们是在惋惜自己输得不够体面,惋惜没能把战争拖得更久一点。这种骨子里的不甘心,才是最可怕的。
从一个神社,到一个博物馆,再到对战争历史的歪曲解读,这不是孤立的事件。它背后是一股强大的暗流,一股企图为军国主义招魂的势力,在日本政坛始终阴魂不散。小泉进次郎这样的人物,就是这股势力的代言人。他们今天去拜鬼,明天就可能去修改和平宪法,后天就可能把自卫队变成真正的军队。
有些债,不是你不承认,它就不存在了。它刻在南京的石头上,也刻在无数人的记忆里,时间冲不淡,风也吹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