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普会现场:俄核指挥机逼近特朗普,B-2A飞越普京头顶!”

之前那场拖了不少时间的“双普会”,实际上也就两个半小时左右,还是没达成啥实质性协议,就草草收场了。普京在记者会结束后,还去瞻仰了附近的苏联飞行员墓地,然后就乘坐伊尔-96-300PU专机返回了莫斯科。这次会面到底有没有啥真章的突破,还得看事后双方怎么公布——不过,考虑到双方都喜欢炫耀一下军力,想制造点紧张气氛,这结果呀,也就别指望太多了。

首先,动手的那一方是俄罗斯,而搭乘的机组团队中,有一架挺有名的图-214PU,也就是所谓的“核指挥机”。图-214这个系列,是苏联末期搞出来的,大型飞机,算是图-204的衍生型号。喀山航空厂曾交付了差不多20架图-214,主要都给俄罗斯政府或军方用。那些根据俄罗斯政府决议建造的,后续划归总统办公厅的三架图-214PU(PU在俄语里是“指挥”的意思),全都改成了“特殊控制”的用途。每次普京出行,为了防范意外,都会有一架图-214PU跟在身边(他2020年去土耳其和叙利亚那会儿也照样如此),另外还会有一架图-214PU在俄罗斯境内升空,作为备用用。

普京自己坐的那架是伊尔-96-300PU,军用色彩相对要淡一些。伊尔-96也是苏联末期重点研发的机型,基于伊尔-86进行升级,实际上就是俄罗斯自己对标波音-777那四引擎长途宽体客机。俄罗斯原本觉得,这款飞机的性价比比欧美同类型的客机便宜大概30%,应该能拿下不少订单,但实际情况嘛,除了古巴买了四架,表现算不上惊艳。到了2014年欧美对俄罗斯打出全面制裁后,为了保证政府的空中运输安全,俄罗斯重新启动并提升了伊尔-96的产线(图-214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又开始生产的),交付数量慢慢攀升到大概30架左右。而那些经过改装的少量伊尔-96-300PU,地位就跟美国的“空军一号”差不多了。

这次会面最出乎意料的场景,算是大家都没料到的吧,就是在机场见面的时候,美国的B-2A隐形轰炸机在4架F-35的护航下,以极低的姿态飞过。配合地面上的两架F-22A,咱们可以说美国当代最先进的战机都全都亮相了,最后也确实让普京侧头看了一眼。在不久之前,那7架B-2A刚刚对伊朗福尔多核设施进行了突袭,用多点精准打击,将那个藏在山体下60米的“核堡垒”给炸得稀烂,效果相当震慑人心啊。当然,还得多亏苏联70年代那会儿的先见之明,俄罗斯沿乌拉尔山脉保留了两个地下避难所,一个在地下300米深,另一个在900米深,顶上用坚硬的花岗岩封顶,就算用800万吨当量的B-53核弹炸,也不一定能一枪穿透。

不过,俄罗斯在隐身战斗机这块,算是硬伤了。苏-57这款战机,干了很多年都说不好,讲真,就是性能还没达到真正的五代机水平(有人极端一点说,苏-57的隐身能力,顶多也就是个经过改造、遮挡了几个关键反射点的四代半水平而已),数量也不足以对对手形成压制。虽然有人说F-22A架构老旧、性能落后,但那是跟歼-20比的事情。所谓全球三大重型隐身战斗机之一,实际上和R-77空空导弹差不多,与霹雳-15和AIM-120这类导弹相比,差距挺明显的。

F-35代表了美国“以数量取胜”的战略思路,虽然在机动性方面不及苏-57,但凭借信息化平台和隐身优势,实际上完全可以轻松应对苏-57。印巴空战也验证了这一点——在双方作战体系和态势感知(包括隐身性能)差距明显的情况下,机动性基本变得无关紧要。当然,要是双方其他方面都旗鼓相当的话,机动性就成了最终胜负的决定因素。这也是国内六代机还在追求高端机动性能的原因之一。苏-57沿袭了“侧卫”系列的高机动设计,但在隐身和航电方面,和五代机相比,明显落后,难以在五代机时代取得优势。

“双普会”上,俄罗斯先亮出核威慑的底牌,而美国则以隐身战斗机和轰炸机为核心的常规战力作为反制。谁赢谁输不好说,但氛围确实挺紧张的。在这种没有太多互信的局面下,这两小时半的会面,也就算是个开头吧。接下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手里的牌,真正坐下来慢慢谈,达成一个双方都还能接受的结果,才算正常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