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家: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文明“伪装”成国家

要说的话,英国曾经是海上的大佬,美国在天上和经济领域当霸主,那么中国呢,未来很可能成文化圈里的王者。

英国的学者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这本书里曾提到过一句话。

这句话,直接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的领头羊,那会到底是什么样子。

如今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让其他国家都望尘莫及了,GDP也不断攀升,看到这一幕,西方国家愣了一下,随即就开始琢磨背后的原因。

中国能这么快崛起,是不是靠着人工智能的推动,还是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啊?

说实话,咱们不能否认中国在这些方面确实有进步,不过核心原因可不完全是这些,真正关键的还是文明!

要说起来,西方国家一听到“文明”这两个字,往往会愣住,觉得挺平常的词没啥特别的,可实际上,这个看似简单的词为什么能变成中国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呢?

中西游戏规则不同,这正是西方国家无法理解的

马丁曾经说过:“中国骨子里还是一个‘文明国家’。”

对于那些民族国家的西方人士而言,这点确实让他们难以理解,也正因为如此,西方看待中国不能用他们的那一套套路去衡量,毕竟中西之间的游戏规则完全不一样!

从外交角度来说,中国一直坚持“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思想,可以从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这两个倡议明显感受到。

从立场来看,西方国家更偏向于殖民扩张的做法,比如英国,曾被称作“日不落帝国”,只要一出海,地图上就会多出几块殖民地,明显展现出他们的殖民行为。

而我国的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没有打算去殖民,这和西方的做法形成了很明显的差异。

再看我们国家对各种文化的接纳程度,咱们一直强调的是“求同存异”,无论是56个民族还是上百种文化类型,咱们都愿意尊重,包容待之。

不光这点儿,在“一国两制”这个政策里也明显能看出这份包容心。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可没这么宽容,就拿东西德合并的事儿来说,德国走的就是标准的民族国家路线。

东德彻底被西德融入,失去了所有的独特性,虽然德国统一了,但这个过程可真挺折腾的。

再说到教育,咱们国家从小就让孩子们背《三字经》,还教他们里面那句“人之初性本善”。

反观欧洲美洲那边,他们更强调“孩子是个独立的存在”,不管什么时候,都得为自己担负责任,这里面还带点儿利己的味道。

其实,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各有千秋,不过中国的娃儿多了几分特点,比如说善良、喜欢帮忙之类的。

在中国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帮老人、残疾人的场景,然而在西方,反倒多听到青少年打流浪汉之类的新闻。

西方国家推崇的“自由”挺不错的,但要是太放开了,事情搞得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没可能。

看完中美两国的社会结构,以美国为例,这个地方超级民主,老百姓每天都在琢磨怎么保护自己的个人自由,防止国家侵犯。

咱们国家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过凝聚力特别强,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老百姓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成员。

既然是家,大家自然都在想着怎么把这个家搞得更漂亮、更温馨,这跟国外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正是因为如此,在人民那团结和凝聚力的支撑下,我国发展得越来越迅速,也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向心力强,西方国家离心力强

马丁提到:“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影响力肯定会出现变化,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这种影响,就像物理里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一样,离心力一旦影响到一个国家,结果就是会出现衰退;相反,向心力则带来相反的效果。

就拿最近的关税大战说事吧,特朗普为了让美国再次强大,四处挥舞关税的大棒,展现出明显的霸权主义,这事儿的后果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先说国内吧,美国人民早就对特朗普不满得很,每天都有人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再加上推行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更让情况变得糟糕。

时间一长,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的威望也会逐渐减弱,美国内部的团结感就会慢慢变得松散。

再看看国外那边,其他国家对美国产生了不太好的印象,都是因为关税战搞得风风雨雨。要知道,特朗普出手可不算轻,也没有偏袒谁,就连曾经的小弟日本也难逃其手。

这样一来,美国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开始出现一些离心的苗头。

其实除了美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也都差不多,正因如此,马丁才说,整个西方都在走下坡路,因为他们太像了。

看看咱们国家,一直都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不喜欢的事情,绝不会硬让别人去接受。

这点也能在关税战里看到端倪,美国其实不太喜欢别人给它加关税,可它偏偏不管别人的感受,跟中国之间的差距也因此拉大了。

还不止这些呢,我国在跟其他国家打交道时,一直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而且,随着咱国家逐渐壮大,许多国家都挺希望和中国搞好关系,这样一來,我国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大。

不过,这并不代表咱中国就容易惹事儿,遇到朋友,我们肯定是送上好酒,可要是遭到狠角色,那咱也有猎枪迎战。

在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无论是国内的发展,还是对外的影响力,都在稳扎稳打地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所以说,西方人真正应该担心的,可不是中国的经济和军力,而是咱们那深厚的文明底蕴。这种感觉,在如今许多领域和工程中都能看出来。

在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崛起越来越快

比方说咱们长三角的经济体量,现在已经甩开日本、德国这些国家不少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诀呢?

有中国专家曾用“河长制”这个治理理念来说明,意思是说,我们国家现在这么快的发展,都是借鉴了古人的智慧。

尽管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不过它们之间还是有共通之处的,就像古时候的河长制,现在依然在使用,只不过变得更加完善罢了。

不仅如此,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车能做到全球领先,离不开背后那份“十五规划”的支撑,而这种持久规划的能力,也正体现出一种文化的底蕴。

正是因为在开展大量工程之前,我国具备了规划的本领,才得以顺利实现。

这种规划能力,可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源自古代各个朝代的大工程积累的经验。以前做过的这些大事儿,为现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啥不得心应手、得心应手?

而且,我们国家不仅仅是在传统文明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早年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现在还能生产光伏板和锂电池,更别说,我们还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出口国呢。

这些成就都是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没有争夺也没有抢夺,正巧展现了咱们国家的创新精神。

而且在许多一流领域里,我们也把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比如人工智能、芯片这些方面。

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少重大成就,为什么马丁刚才那番话会觉得不对呢?

其实中国的崛起没啥好怕的,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其实只是一种披着国家外衣的文化罢了。

7月11号,中国还在印尼搞了个交流展,主要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这次文化展也让其他国家再次看到了咱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写在最后

可能有人觉得马丁是在“捧杀”中国,但其实不然,他所写的内容完全是基于事实,而且他一直保持着中立的立场。

中国的崛起可不是巧合哦,而是势在必行的事。西方国家早该认真看看我们国家各方面的实力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