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地铁五期规划的消息,让城西不少居民天天盯着手机刷进展——毕竟这关系到以后上班要不要早起一小时挤公交,要不要跟早高峰的车流“死磕”。
现在五期规划正处在关键阶段,大家的关注度一直降不下来。更让人兴奋的是,之前《闲林工业园有机更新规划》的文件意外泄露,里面清清楚楚标了13号线的具体站点,这一下就把大家的期待值拉满了。那13号线到底能不能进五期规划?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和城西的需求来看,概率真不小——毕竟闲林、老余杭这些地方,早就盼着一条地铁来解决出行难题了。
这条13号线,起点是溪塔村站,终点到宋家湾路站,全程大概16公里,而且全是地下线路,不会受地面交通影响。一共要设13个站,还会配套建1座车辆基地和1座主变电站,以后地铁的维护、供电都有保障。
它覆盖的范围也很广,会沿着禹航路、荆余路、闲林西路、闲林中路这些主要道路走,不管是老余杭的老街坊,中泰的新住户,还是闲林、五常的上班族,出门都能沾上边。你想想,以前从闲林去市区,得先坐半小时公交到3号线,再挤地铁,现在家门口要是有了13号线,是不是省了不少事?
在这些站点里,有几个特别关键的。比如圣地路站,刚好在圣地路和闲林西路交叉口,规划的是“商务办公+商业综合体+地铁枢纽”的模式,以后这里不只是地铁站,下楼就能上班、逛街,不用再跑老远;还有吾悦广场站,直接跟商场无缝衔接,买东西、吃饭出了地铁就能到,这种“交通+商业”的搭配,谁能不爱?
换乘方面也很方便。老余杭站能换5号线,以后去武林广场、钱江新城不用倒好几趟;禹杭路站能换16号线,去青山湖、临安也方便;高教路站对接12号线,联胜路站能换3号线,不管是往市区还是往郊区走,都有选择。以前城西的地铁线路像“零散的珠子”,13号线一建,就把这些珠子串成了“项链”,出行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
说起来,13号线对城西的意义可不止“方便出行”这么简单。是解决了闲林的“老大难”——这地方住了十多万人,之前一直没地铁,早高峰公交能堵到让人想请假,13号线通了,这些人的通勤时间至少能少一半。
它还能帮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起来”。都知道,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杭州搞创新的重点区域,13号线把老余杭的产业区、闲林的居住区、五常的企业区连在一起,以后在走廊里上班的人,住得远也不怕了。还有闲林工业园那1821亩地(差不多160多个足球场大)要搞有机更新,地铁一通,这里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企业过来,多不少工作机会,真正实现“住得近、上班近”。
而且之前建12号线、3号线的时候,就给13号线留了换乘接口,现在建起来不用重新挖路,既省时间又省成本,还能让城西的地铁网更有韧性——就算一条线临时出问题,换其他线也能走,不用慌。
那13号线进五期规划的把握到底有多大?从几个方面看都挺稳的。一是人多需求大,闲林、老余杭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出行需求就摆在那儿,这是最实在的理由;二是工程好落地,之前的线路已经留了接口,不用从零开始,实施起来不难;三是跟政策对得上,杭州本来就想把西边的科创走廊发展好,而且现在建地铁都喜欢搞TOD模式(就是地铁站周边建商业、办公),13号线的规划刚好符合这些方向。
更别说民意支持了,你去杭州本地论坛看看,好多人都在说“盼13号线盼了好几年”,这种实实在在的呼声,也是规划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
要是往远了看,13号线还能给杭州的城市发展带点新玩法。比如TOD模式,以前可能只是“地铁站+小超市”,现在13号线要搞“站城人一体化”,就是把地铁、商场、写字楼、住宅连在一起,你出地铁就能到公司,下班直接逛商场,不用过马路,体验感完全不一样。这种模式要是做好了,圣地路周边的土地价值说不定也能提一提,周边居民的生活也会更方便。
再看看其他城市,深圳之前有条地铁线,把科技园和居民区串起来,结果沿线的企业多了,房价也稳了;成都也有类似的线路,帮郊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13号线要是能借鉴这些经验,说不定能让城西变成“工作舒服、生活方便”的好地方。
还有智慧地铁的可能性,以后坐13号线,说不定不用刷地铁卡,刷脸就能进;要是能搞无人驾驶,还能看看地下的风景,这些小细节虽然现在还没定,但想想就觉得新鲜。
不过也得提醒大家,现在虽然有规划泄露,但毕竟没正式官宣,说不定还会有变动,大家还是要等官方消息,别太早把行程定下来。而且地铁建设周期长,可能要建好几年,这期间沿线的路可能会封一部分,开车、骑车得绕路,大家要提前有心理准备。另外,地下线建设成本不低,以后运营也要花钱,怎么平衡成本和收益,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13号线不只是一条地铁线,它更像杭州西边发展的“助推器”——把人、产业、商业串在一起,让城西从“偏远郊区”变成“宜居宜业的好地方”。大家可以关注,但别轻信非官方消息,有好的建议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提。
以后杭州的地铁网会越来越密,不管住在哪,出门都会越来越方便。毕竟普通老百姓想要的,不就是上班不堵车、逛街不用跑老远吗?13号线,说不定就是实现这个愿望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