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建设银行存款利息更新!30万元存三年,到期收益如

30万,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许是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血汗钱,也可能是卖了老家房子换来的养老钱。

当这样一笔钱,被郑重其事地存进建行,三年后能有多少收益?

这个问题如今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近来各大银行轮番降息,仿佛是商量好了一样,让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这钱放银行,到底还能不能跑赢通胀?

咱们先从最“接地气”的活期存款说起,有人觉得存活期,图的就是一个灵活,随用随取,方便。

可要是真把30万放活期账户里三年不动,这笔账算出来能把人气个够呛。

按照建行目前0.05%的年化利率,三年下来,总共的利息是300000×0.05%×3,掰着手指头算,也就450块钱。

450块能干嘛?

连一台好点的智能手机都买不起,更别提啥大件了,这简直就是给钱找个地方“睡觉”罢了,难怪有人说,活期存款的利息,连银行的电费都赚不回来,这话一点儿不假。

有人会说,活期那是傻子才存,要存就存定期。

可定期存款的收益,现在也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曾经,定期存款利率动辄2%、3%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看看建行的定期利率,你心里得有个准备,三个月定期年化利率0.65%,六个月是0.85%,一年期是0.95%,两年期是1.05%,三年期是1.25%,五年期也才1.3%。

要是把30万存成三年期的定期,三年后到手利息是11250元,听着好像还行,可你要是把钱存成三年期的定存,这笔钱在三年里就没法动了,一旦提前支取,那可就成了活期利率了,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大额存单听起来就高大上不少,起存门槛20万,显然是给有钱人准备的。

可你以为大额存单就是“香饽饽”吗?

那也得看看它到底有多香。

以建行为例,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能达到1.55%,30万存进去,三年后能拿到13950元的利息,比三年期定期存款多了两千多块钱。

可你要把这笔钱的收益摊到每一天,你会发现,它跟通胀赛跑,几乎是“白费力气”。

有专家就曾指出,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银行存款利率却持续走低,这让不少人的财富实际上是在贬值。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把钱存银行,就好像把钱放在一个“慢速融化”的冰窟窿里,看似安全,实则一点一点地“蒸发”。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存款收益这么低,那还能有什么其他选择?

这让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理财产品。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五花八门,有固定收益的,有浮动收益的,看似选择多了,可这其中的门道,一般人还真看不懂。

特别是最近,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债券市场波动,净值出现了下跌,让不少原本以为稳赚不赔的投资者,吃了个“哑巴亏”。

有位朋友跟我吐槽,他买的某银行理财产品,最近收益是负的,搞得他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本金都亏进去了。

你看,理财产品虽然收益可能高,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保本不保息”,这就像是一场赌博,赢了皆大欢喜,输了就得自己扛着。

所以,到底该如何安置这30万?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有人觉得,保本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收益低,也得把钱放在最安全的地方,这些人宁愿把钱存在定期存款里,图个心安。

也有人觉得,钱只有动起来才能生钱,他们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去投资理财产品,或者探索其他投资渠道。

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就像是捉摸不定的天气,让人难以预测。

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学习,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财富管理方式。

毕竟,自己的“血汗钱”,得自己说了算,不是吗?

当然了,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多一个心眼,多一分警惕,总归是没错的。

有人说了,投资理财这事儿,就像是学游泳,不下水永远学不会,可一旦掉进深水区,那可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