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习惯不改,电费可能涨!7月电价新规你了解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月充电费的时候,钱像是悄悄少了一点?”

这是上周楼下邻居拉着我说的第一句话,随后他掏出手机让我看电费账单,嘴里嘀咕着:“怎么比上个月多了二十多块?电费是不是涨了?”

7月起电价改革到底是咋回事?

从7月开始,部分地区正式落地居民阶梯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改革。简单说,就是电费不再是“一刀切”,而是“用得越多,单价越高”,或者“什么时候用电也影响电费高低”。

举个容易懂的例子,你白天家里开空调、洗衣服、炒菜,正好碰上用电高峰期,电价会比深夜用电更贵。如果你家一到夏天空调长时间运转,加上热水器、电动车充电、厨房小电器一起用,月度用电量一旦超过第一档标准,价格就会上浮。

所以,如果你最近觉得电费比之前多了,可能不是你多用了电,而是电价结构变了。

为啥要调整电价?

有朋友问:“电价涨了,这不是又增加负担了吗?”

其实,电价改革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家节约用电、错峰用电,让电网在高峰期别太吃紧,晚上用电又不至于浪费发电资源。对于用电少、用电习惯合理的家庭来说,影响其实不大,但对于长期高耗电、空调一天开到晚或者频繁在高峰时段用电的家庭,就可能看到账单上数字“悄悄变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提醒我们合理安排用电时间,节能又省钱。

谁会受到影响更大?

第一种是家里常年用电量较高的家庭,比如家里老人需要全天开空调,或者家中电动车多,经常充电,可能超过第一档用电标准。

第二种是晚上不怎么用电,主要集中在白天用电的家庭,比如白天在家办公、开空调、炒菜频繁、使用高功率电器较多。

第三种是没有养成节能习惯的家庭,比如家里没人还开着灯、空调不调节温度长期高负荷运行、电热水器一直插着不关。

如何让电费少涨点?

很多人以为改革后只能“认命交钱”,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第一,尽量避开高峰时段用电。比如电动车充电可以调整到晚上10点以后,用洗衣机可以安排到晚上,热水器设置定时加热,减少白天用电高峰的使用。

第二,学会查看自己所在地区的阶梯电价标准,例如是否每月超过260度电就进入第二档,多花的钱其实就在这里藏着。

第三,及时清理空调滤网、合理设置温度在26度左右,能明显降低耗电量。

第四,如果家里有老人在家需要用空调,可和他们解释避峰用电的省钱逻辑,一起找出适合家庭的用电时间表,既不影响生活舒适度,也能节省不必要的支出。

你怎么看待这次电价改革?

对于很多人来说,电费上涨是个小变化,但背后反映的是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的大趋势。只是落到咱老百姓生活中,还是会觉得有点“心疼钱包”。

那么你家有没有发现电费最近涨了?你是否已经开始调整用电习惯来省钱?如果你有更好的省电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更多人一起参考,别让电费悄悄涨得“打个措手不及”。

#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