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真是看得我又气又笑。澳大利亚那帮二队夺金了,中国球迷心里有点堵得慌,却又嘴硬说啥都不信,心里还在幻想着“我们还能赢澳洲”。你说,做梦也没想到,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是没能洗干净那份“我队能行”的侥幸心理。全场哨响那一刻,我就知道,别再自欺欺人了。澳大利亚很强,不,强不代表他们一定是那一级,但他们的底蕴摆在那里,哪是说变就变的。尤其是二队,都能把金牌拿得这么漂亮,说明什么?说明人家的梯队深厚,培养机制比咱们早、细、扎实。
我记得赛前还看有个球迷发微博,厚着脸皮说:“澳大利亚二队不行嘛,我们也不是吃素的,能跟他们拼一下。”拼?拼个毛线。比赛一开始,澳洲那边几次快攻、挡拆、三分轮轮轮,咱们防也没套路,投也投不进,真是看得人忍不住心累。结果比分一拉开,场面就像被裁判一路偏袒似的,州队都能扬眉吐气地赢,咱们就只能舔着脸看着自己队伍一点点被打得节节败退。9分差距,似乎还算“可以接受”——但你细想,真的只是差分数,底子差在哪儿一眼就能看出来。
可惜了,是日本队。说实话,日本这次的表现,打得比澳大利亚都还稳。那场 decisive 时刻,外线的那几次三分投得漂亮是关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年奥运会那批国手都没来,只剩几个老将撑场面,导致队伍少了点自信,也少了点灵魂。这日本队的那几个人走出来的经验值,真是看得出差距。咱们中国队?哎,别说投三分,只是在场上跑跑跳跳都费劲,外线基本成了玻璃,三不沾。这不怪谁,就是根本没有把外线训练放在优先级里。造成现在这个“内线稳定点,外线靠运气”的局面。强队一定得内外结合,可我们?外线一直是个硬伤。
我还记得其中一个场上镜头,那个后卫抢球差点被断掉,反应慢了半拍,罚篮也不稳。一看就知道,这队伍的传球、协作,都不够熟练。有时候都觉得,教练更像是在演练战术,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基础功夫。你说连续些比赛下来,怎么能期待他们投得准?这些事情,不是临战突击就能解决的,踢皮球似的推来推去,谁能帮咱们梳理一下这个体系吗?可惜,队员们拼尽全力了,可输赢的关键,其实还跟平时的备战、训练有关。
其实那场比赛中让我觉得最悲哀的,还是中国女篮那场对抗日本的决赛资格赛。只要把三分线外的那点火力稳扎稳打,胜负可能就是另一回事。问题是教练不争气,太自以为是,轻敌了。这种“我算个鬼”,让姑娘们都看得出战术上的短板,比赛打到后面,场面一比,差得就不止一点点。那场比赛,咱们一群深圳球迷都在场边喊,“快投快投啊,不然就输了”。可惜,最后还是输掉了,真让人失望。
看得出来,那帮姑娘们已经拼死拼活,但没后援,没有系统,没有针对性训练,真是太难了。比赛一结束,圈圈人都在议论,都是那句老话:外线的差距太大。中国女篮的姑娘们,知道了吗?再拼再努力,要是外线还像个摆设,怎么能跟人家真正拼得过?难怪那么多人心里都在想: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短板,但指望教练能马上改,是不是也太天真了。
这次澳大利亚二队夺冠,告诉我们:强队的底蕴和体系是一回事,单靠一支“拼命三郎”队伍,绝对拼不过人家体系里的孩子们。你们是不是还迷信着去年某个比赛的一点点闪光?得了吧。就算咱们今年能凑出点新人,怎么保证他们能够比人家更懂战术、更敢投外线?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下次还被人吊打,花518买的T恤还没扔掉。
反倒让我觉得挺奇怪,日本队去年没几名奥运会主力,到现在还敢在国际赛场上闹腾。难怪人家说,日本那边的体制管得严,打起来比咱们更有章法。中国队如果还是这个样子,还奢望啥金牌,真是天方夜谭。可不,跟澳澳澳澳澳一样,别幻想着以一己之力打倒体系一流的队伍。要么抓紧基础,要么就等着被打脸。
是不是该反思的,反而什么时候会有个真心想变的企图?别再“我看我拼一拼就可以”了。那种只靠拼劲,拼个稀烂的态度,翻不过澳洲、也打不赢日本。你说,咱们这些喜欢杯赛、喜欢侃球的,真要期待那种“苦练2年,迎头一棒”的奇迹?可能要等到天荒地老了。看来,唯一能保障成绩的,只剩下完善体制和系统的训练。
这么操作,粉丝真不翻车?还以为能靠激动和一腔热血赢了比赛,就傻乎乎地继续“我们一定能”。说实话,心里面清楚,打不过人家,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是体制问题久了,成了硬伤。真要比赛一比,谁都看得出来,差的不是天赋的高低,而是后端体系的落后。再说一句,别说得好像咱们队员都靠拼搏能硬拼出个冠军来,现实残酷,他们也不过是顶着压力,在场上拼命跑——基本功、功底哪来?都能上场了,还能指望得了啥?皮的硬实力,就是差了一大截。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等着吧,下次再被澳大利亚或日本队吊着打,别说要靠奇迹了。要不,咱们那些天天喊着“我们还能”的粉丝,下一次真不如早点醒醒。看吧,谁还敢相信,下一次能在世界舞台上有个翻身的机会?但愿不是等到别人都看不上咱们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