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府发布一则简短通告:李在明决定缺席荷兰海牙的北约峰会,转而派遣高级代表团访华,并力推知华派政客金民锡出任总理。 消息一出,韩国舆论哗然。 四年前,尹锡悦曾连续三年出席北约峰会,将亲美路线视为外交核心;而李在明此举,被媒体称为“打破韩国对美依附惯例的首次硬气转身”。
美国的关税大棒与韩国的阵痛
2025年初,美国对韩国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半导体出口管制同步收紧。 韩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对美贸易逆差扩大至47亿美元。 李在明就职次日即成立“紧急经济检查工作组”,直指“美国优先政策已威胁韩国产业生命线”。
中国市场:无法替代的生存命脉2024年,中韩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占韩国外贸总额26.5%。 三星西安工厂贡献了全球40%的NAND闪存产能,SK海力士无锡工厂承担了其70%的DRAM芯片生产。 当美国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时,韩国巨头私下向青瓦台施压:“失去中国市场等于自断经脉”。
金民锡的破格提拔
李在明力排众议提名四届国会议员金民锡为总理。 此人曾主导中韩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在共同民主党内部被称为“中国通”。 尽管其家族商业纠纷引发争议,李在明仍公开力挺:“处理对华关系需要专业舵手”。
国会议长的特殊使命86岁的禹元植作为李在明政治导师,被派往北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这位曾在尹锡悦“政敌名单”上排名第二的老人,在韩国政坛象征对华务实派的力量。 随行议员透露:“出发前总统叮嘱:要让中方看到韩国的诚意”。
对美软性反抗
李在明虽缺席北约峰会,却与特朗普通话20分钟强调“韩美同盟牢不可破”;同时批准美韩联合军演,安抚国内保守势力。 这种“口头亲美,行动自主”的策略,被智库解读为“用战术顺从换取战略空间”。
对华经济开路
中韩启动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焦点从货物关税转向半导体跨境研发、新能源联合投资。 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签署10亿美元增资协议,共同开发中国定制电动车。 韩国产业部官员坦言:“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我们需要中国的市场;在AI芯片领域,中国需要我们的工艺”。
清洗反华舆论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痛批极右团体煽动“抵制中国货”,命令警方取缔围攻中餐馆的暴力行为。 此前,尹锡悦曾宣称“中国太阳能板会破坏韩国森林”,导致2024年对华光伏产品进口骤降30%。
民意撕裂的挑战
尽管政府转向,仅23%韩国民众支持“均衡外交”。 在首尔街头,保守团体高举“不能背叛盟友美国”的标语。 一名退役军官受访时激动表示:“萨德系统还在运转,总统却想和中国握手? ”
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禹元植与中国领导人握手时,特意用中文说“珍惜和平”。 次日,韩国媒体报道称,中方同意支持韩国主办11月APEC峰会。 青瓦台内部评价:“用一场阅兵换一场国际主场,这笔账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