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繁华的上海市长宁区宋园路,坐落着一座名为宋庆龄陵园的纪念地。这里安息着我国已故的国家领导人、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宋庆龄。在宋庆龄陵园中,还埋葬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个体,其墓穴位于宋庆龄墓旁,西侧相望。然而,她并非宋氏家族的一员。这位神秘人物究竟是谁?她与宋庆龄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1981年2月5日,李燕娥,那位始终守护在宋庆龄身旁的保姆,于北京与世长辞。宋庆龄悲痛欲绝,遂委托上海市政府,将李燕娥的骨灰安放于宋氏家族的墓地。为纪念李燕娥,宋庆龄为她举行了一场庄重而隆重的葬礼,并亲自送上了花圈以示哀思。
现年已88岁、身患重疾的宋庆龄,于三个多月后在北京与世长辞。国务院发布讣告,宣布为宋庆龄举行国葬,全国范围内降半旗以示哀悼。遵照宋庆龄的遗愿,她选择在上海万国公墓独立安葬,并未与丈夫孙中山合葬。为何一位保姆对宋庆龄而言如此重要?
1911年,李燕娥在广东中山县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中降临人世。父母过早的离世,使得她的童年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尽管叔父一家对她颇为照顾,然而对于爱的渴求始终未曾消减,李燕娥的内心深处始终弥漫着悲伤的氛围。
步入成年,叔父为她物色了一门婚事。于是,16岁的李燕娥与夫君结为连理,然而婚后生活却并不美满。她的丈夫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将生活中的不快都倾泻在李燕娥身上,时常对她拳脚相加。在漫长的岁月里,李燕娥饱受丈夫的虐待之苦。
终究,李燕娥忍无可忍,决意逃离那片土地,选择了离家出走。那时,她听闻同乡有人在沪城担任保姆,便萌生了投奔的念头。这位同乡,正是常年侍奉宋庆龄的谭妈。谭妈在听闻李燕娥的凄惨遭遇后,心生怜悯,决定收留她,并有意将她引荐给宋庆龄。
1927年7月17日,李燕娥在谭妈的引荐下,与宋庆龄初次见面。面对这位饱受欺凌、命运多舛的小女孩,宋庆龄心生怜悯,便决定将她留在自己身边,担任自己的贴身保姆。李燕娥对这份恩情铭记于心,暗自发誓,将用一生来回报宋庆龄的关爱。
李燕娥就这样留在了宋庆龄的宅邸,担当起保姆一职,悉心照料着夫人的日常起居。初到都市,李燕娥颇感不适应,既不通上海话,又对四周环境陌生。然而,她聪慧机敏,总能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家中的整理工作更是得心应手。对于这位“小管家”,宋庆龄也深感满意。
纵然李燕娥年纪轻轻,比宋庆龄小了整整二十岁,且身为家中的佣人,宋庆龄却从未将她视为低人一等,始终将她视为家中的一份子,对她充满了信任。在那个特殊时期,宋庆龄的周围暗藏着不少特务分子,他们或是被敌对势力以金钱、地位为饵,或是受命监视宋庆龄的一举一动。
身处宋庆龄身边的李燕娥,同样未能逃脱反动势力的注意。那时,时常有不怀好意的所谓“同行”登门,假借关心之名,实则意图窃取情报。然而,李燕娥聪慧过人,总能严守秘密,沉着应对。更甚者,特务们为从她口中套出宋庆龄的信息,不惜金钱贿赂,与此同时,她也遭遇过各种威胁。
无论胁迫还是诱惑,李燕娥始终坚定不移,对敌人绝无泄密。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李燕娥数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宋庆龄的日常生活,无微不至地关怀她,守护她。历经数十载,宋庆龄与李燕娥之间的情感日益深厚。在李燕娥的忠诚与奉献面前,宋庆龄毫无保留地信任她,而她对待这位贴身管家,亦如同对待自己的亲姐妹。
如此,他们携手共度了那段充满挑战的战争岁月。新中国成立之际,宋庆龄迁往北京定居。而李燕娥因健康问题,未能随同前往。尽管相隔千里,两人却始终保持着书信的交流。每逢李燕娥的生日,宋庆龄总会寄去贺卡,表达她的关怀与祝福,从未忘记这位老朋友。
1979年,当68岁的李燕娥不幸被诊断出患有子宫癌,这一噩耗让宋庆龄深感悲痛,她毅然将李燕娥接到北京,并安排专人照料她的日常生活。然而,那时的李燕娥已步入癌症晚期,每日都备受病痛的煎熬。为了减轻她的痛苦,宋庆龄总是挤出宝贵的时间,与她亲切交谈,倾听她的心声。
李燕娥的病情始终未见起色,不料在两年后,她便在医院与世长辞。面对此情此景,宋庆龄亦身陷病痛的深渊,然而,悲痛交加之际,她依然亲自出席了李燕娥的葬礼,向这位与她共度53载岁月的挚友告别。仅仅3个多月后,宋庆龄亦因疾病不幸离世。
历经五十三载风霜洗礼,从青春洋溢的少女到鬓发斑白的老人,李燕娥用一生的时光,坚守着内心深处的诺言。与此同时,在这漫长的五十三载中,宋庆龄始终将李燕娥视为至亲、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及心灵相通的知己。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令人感怀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