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武帝
谥号,是后人对死去帝王(或高官显贵)一生功业和品德的总结和评价。
按传统谥法,文和武都是帝王谥字中的天花板,“克定祸乱曰武”、“开土拓境曰武”、“经纬天地曰文”。从周文王和周武王始,一直沿用。
自汉光武帝始,至魏晋南北朝,开国皇帝几乎都称武帝。
隋文帝名为开国,实为窃国。而两场关键的立国之战他都没有上马亲征,的确有点配不上“武”字。事实上他也并不是有自知之明,而是武元皇帝的谥号颁给了他爹杨忠。
杨忠始封隋国公,说他开国其实也没啥毛病。
唐朝参与开国的两位皇帝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起初还是遵循了惯例。
贞观九年,李渊去世,李世民给他定的谥号是大武皇帝(或称太武皇帝),如果简称就是唐武帝!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谥号“文皇帝”!
李世民年轻时纵横疆场,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功勋。
尽管如此,他也万万不敢把他爹的“武”字夺为己有!
事实上,李世民平生最得意的仍是他的文治!
因此他生前就为自己确立了“文”谥。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先于他去世,谥为“文德皇后”!
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
的确,尽管李世民武功卓绝,但后世称赞最多的还是贞观之治,所以,称他为唐文帝,也算是对他的最高赞誉了!
但大唐另一个强力政治人物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切,直接把李渊这个唐武帝拉下马来!
02武则天为称天后而改谥
咸亨五年,武皇后五十岁了!
对于当时的普通女人来说,五十岁已经是进入人生暮年了。但高高在上的武后却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其登顶帝国最高政治殿堂的野心才刚刚开启!
彼时的高宗皇帝尽管才四十六岁,比皇后还年轻几岁,却已久受风疾所缠,整日头昏脑涨,如同废人!
实际主持政务的武后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了。作为后宫主持的皇后这个名头,显然已经装不下她指点江山的勃勃野心了!
八月十五这一天,武后心情格外愉快,决定给自己一个直达天庭的名号-天后!
“秋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旧唐书高宗本纪》)
明眼人大概都能看出,天皇只是为了天后而存在。天后才是帝国政治核心!
为此,她还搞了一系列的大动作来彰显隆重,让仪式感拉满。
改高宗咸亨年号为上元!
大赦天下!
同时,给大唐皇帝列祖列宗加尊号!
“高祖太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太宗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似乎所有人都沾了光,连被她贬死巴蜀的政治死敌长孙无忌都平了反。但或许唯独有一个人高兴不起来,尽管他早已死去,就是高祖李渊!
不知除于什么心理,武后将李渊的“武”字挪给了前夫加公爹李世民!
李渊改谥为似重实轻的“神尧”,而李世民则集“文武”于一身!
没有资料表明,李渊曾向李世民明示过自己死后当谥为武帝。
但李渊没有像隋文帝杨坚那样把武皇帝的名号让给自己的爷爷初代唐国公李虎。而不惜将太祖的位置留给李虎,摆明了就是想要武帝的名号!
李世民当然满足了他,没想到却被自己孙子皇后看轻了他的武功!
当然,武则天自己都捅破天花板直称天后了,老二位的神啊圣啦都显得黯然失色了,何况“文”“武”二字呢!
单从谥号上分析,太宗李世民仍以“文”字为主,因为长孙皇后的“文德”没有变,而”文”字就是从夫谥的。
从此”武”谥在大唐一朝算是走下神坛了!
如此一来,倒给后来的皇帝提供了耀武扬威的机会!
03唐朝有几位武皇帝?
除了李渊和李世民,还有哪几位皇帝曾想过当武帝呢?
“(天宝元年)二月丁亥,上(玄宗)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
自己生前给自己定了尊号,显然李隆基想当武帝。但他儿子李亨偏偏没有满足他这个愿望,给他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其实唐玄宗李隆基也对祖宗的谥号有一次大的变动。
但他只能加谥字,不能改谥。因为他是亲眼见证过祖母武则天赫赫威仪的,至今想来仍是有点战战兢兢,所以他是不敢推翻天后的决定的。
李渊就成了“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可以看出,李隆基还是花了点心思,把老二位的主谥字分别变成了“光”和“广”。
如果按照后世称李隆基“唐明皇”的惯例,李渊和李世民就变成了唐光皇和唐广皇了。
如此也算是解了李世民抢李渊“武”字这个死结了。
玄宗死后没有如愿,但后世还有几位皇帝抢武帝的风头。
率先向安史之乱发起反攻号角的唐肃宗谥号是“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文武也都占了,似乎抢了太宗皇帝的风头。但按照玄宗定的规矩,他也只能称“宣皇帝”
紧接着的唐代宗也是借平定安史之乱的功绩称“睿文孝武皇帝”。
到了唐宪宗也不甘示弱,凭平河北藩镇之功、元和中兴之名,称“圣神章武孝皇帝”。
唐代宗直接称了“武皇帝”,而唐宪宗只能称作“章武皇帝”了。
最终唐代宗当选唐武帝,是不是有点太轻率了?!
更绝的是,咸亨五年武则天还同时追尊了李唐远祖李熙为献祖宣皇帝,李天赐为懿祖光皇帝,这好像与李渊和李亨最后的谥号有一定冲突,是否犯讳也没人管了。
反正,自武则天始,唐朝谥号就弄成一团糟!
所以,至唐朝始,史书都简称诸帝庙号而少称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