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科田冲刺港股,24倍估值暴涨背后,谁在下注?
一家公司估值窜天猴一般蹿了24倍,这样的故事听上去颇带点“传奇”色彩,不禁让人好奇: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操作,让资本市场的诱惑力和想象空间一个赛一个地拉满?
焦距一拉到深圳麦科田生物——这家医疗器械赛道的企业,最近可是把“赴港上市”四字玩出了点新花样。
投行大佬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齐齐点名挂帅,最大机构投资方高瓴资本直接拿下20.79%股份,手里那一摞股票粗略一算,妥妥值17亿+人民币。
而在2023年股份认购那会儿,公司估值已飙升至82.45亿元,和7年前A轮那个3.2亿的身价比,增长速度令人头皮发麻。
这就是“麦科田时刻”——一个潜力“独角兽”,准备在聚光灯下脱掉马甲,全民问诊。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砸盘子的为何是高瓴,不是别家?估值涨这么快,是真金白银还是有水分?
质疑没毛病,毕竟,这个时代,涨得快,大部分都被盯着看。
说句大实话,在医疗健康圈里,能跻身“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个level,既得有技术真功夫,还要有点格局和运气。
公开资料里,麦科田瞄准了三大密集型赛道:生命支持、微创介入、体外诊断。
别小看这三个领域,背后全是数据和资本的战场。
灼识咨询的市场数据可以搬出来溜溜弯。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类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高达751亿美元,六年后预期能干到1097亿美元——这不是拔苗助长,这是赛道有硬预算。
体外诊断同样肉眼可见地膨胀,2024年中国市场就已经1161亿元在跑步。
微创介入器械也是类似逻辑。
麦科田要在这“三大头部风口”各自插一脚,这胆子和野心已经写在招股说明书首页了,有没有点当年互联网“跑马圈地”那劲?
其实,市场都在成长,麦科田营收曲线没藏着掖着。
2022到2024三年,营收一路从9.17亿冲到了13.99亿,平均每年刷出23.5%的复合增长率。
有人说,这是不是靠同行“水分更大”映衬出来?很难讲。
你得认可,这利润线也确实实现了报表“翻红”。
2025年上半年,利润先是踩过坑(2024上半年还是负5800万),一转身成了正数4096万,妥妥“扭亏为盈”字面意义。
如果把这放在一堆今年IPO企业的财务表里,的确算得上可圈可点了。
而且,毛利率也是连年拔高,从四成三飙到如今的52.9%,对于做硬医疗的厂子,这种水平不尴尬,也不算“爆表”,但是挺有料。
说到这里,有人等不及想问——怎么做到的?
你得认,大头还是仰仗产品线广、渠道扎实——体外诊断、微创及生命支持,全线开火,三套马车齐头并进。
体外诊断这块,今年头一次既占了市场份额又冲进利润榜头部,尤其那台全球首创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国内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稳坐头把交椅;微创产品,不只是仗着“全系列内窥镜”噱头,国内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也是第二,胆道镜也冲进前五。
这些数字,不是账面“打肿脸充胖子”,不少来自权威咨询机构灼识咨询的严肃调研。
不过,嘴上说得好听,资本终归看结果。
要知道,麦科田自2016年来搞了7轮融资,光本金就收割了20亿+人民币。
这么多金主大佬盯着,还不是光靠“会讲故事”就能混得过去。
从早期A轮的3.2亿元,到去年股份认购的82.45亿元,这条估值“火箭”喷射动力,靠得是什么?
说实话,市场盘子大+产品竞争力,还有团队在业内的经营积淀,这几样缺一不可。
高瓴资本这种级别的玩家,向来精于“左手资源、右手赛道”,能一口气吃下超2成股份,这不是“送温暖”,也不是“凑热闹”。
你再看看同行们,深创投、苏州礼瑞、中小企业基金这些都在名单上,资本厚度一度让人怀疑,创业板都坐不下这么多人。
当然,资本认可是一个维度,产品销量和医院覆盖面才是“真功夫”。
招股书拍着胸脯说了:截至2025年9月,麦科田产品已经渗透到了全球140+国家和地区,国内6000家医院“排排坐”。
就中国本土市场,连最难啃的90%三甲医院都摸了一遍,省、市、自治区——全覆盖。
换句话说,“横竖都在”,已经杀成了赛道里的“攻城狮”。
说到这里,心里是不是有点谱?
资本猛灌、高瓴大举押注、产品线与市场份额齐飞——外人看CDR,内行瞄订单数据,说白了,这不是“偶然爆红”,是预谋已久的合围。
但凡公司有一环掉链子,故事就讲不圆了。
至于报表小细节,还有些值得咂摸。
比如,生命支持产品这块,原来能打主力,到了2024年营收突然“翻车”缩水,咋回事?
公司倒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疫情那波,医院提前搞了大采购,库存耗到今年消化不掉,自然下单就少了。
但国际市场给面子,新单补了回来,2025上半年还反弹了20.8%。
不是一条路吃到底的打法,而是“火力全开、全球切换”。
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两条线,更是守住了持续增长的“底气”。
国内扩张、海外扬名、产品更新——这三步棋走顺了,谁也不好说明年会不会就“上市即暴涨”。
说个题外话,这种“资本加速+医疗原创”的黑马,容易被热钱追捧,也容易被“泡沫论”围攻。
不少人吐槽,“医疗器械都是资本游戏,风险同样分分钟变天。”
可实际看看麦科田的业绩线和市场渗透,投资人起码有据可查,有胆子押注。
说到底,医疗行业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慢工出细活——哪怕资本再怎么躁动,产品和技术才是最后的护城河。
IPO即将落地,高瓴在台前按下“下注”键,后排跟随的还有一堆老牌创投,市场该给这家公司什么定价?

究竟是“今年顶流”,还是明天“割韭菜”?这一刀下去,有人吃肉,也肯定有人替刀。
数据不会骗人——麦科田的盘面,眼下看来,赚了颜值,也有底气拼业绩。
至于将来是成为又一个“资本神话”,还是多少年后又被人忘到天边,这就得等上市铃声一响,谁都别嘴硬。
你怎么看高瓴的这一手“重仓”,它是不是医疗投资的下一个头号种子选手?
估值狂飙、市场排头,真的值这个价吗?
这个问题,等着大家留言一起脑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