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不想生,还是不敢生?为何说现代社会分配机制抑制了生育?

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盛衰乃自然之理,没有什么是永远勃勃生机的,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有个比喻虽然不好听,但特别贴切。

大家都没饭吃、没水喝,有人问大家怎么都不上厕所。

然后出了个政策,多建几个厕所。

生育率低与住进楼房有很大关系。

房子小的话,别说生孩子,连金鱼都不想养。

买家具都是买简约版,沙发都是宜家风。

只有大房子、大院子才会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乐趣,燃起人类生育的欲望。

据说印度人进城后都不愿意生了。

从世界角度来看,世界人口出生率基本依靠几个人口大国。

中国已经明显倒退,印度由于人口的承载能力有限,出生率已不可能增长。

其他的人口大国,基本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如菲律宾、日本等。

欧洲的富裕以及等级固化,让大量人口并无生育意愿。

非洲等广大第三世界则是由于卫生条件恶劣,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只要这几个人口大国不愿意生育了,想挽回总人口的劣势,几乎不可能。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工业社会跟农业社会的区别。

农业社会,每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了一个劳动力。

抚养成本低,给口饭吃就行。

几岁就能干活,能种地就开始回本,还能孩子带孩子。

更别提有些地方还有按人头分地,分粮之类的政策。

可以比喻成分封制,每个子女都去新的领地建立新的国家。

因此每多一个子女就是能争取多一分资源。

你养一个儿子,那你儿子长大后在土地上的产出,争抢水源时提供的战斗力都归你所有由你支配。

这种情况下自然倾向于多生。

工业社会,先把孩子白养到18岁是最低要求。

要是想赚得多,还要求学历,这就要养更久了。

孩子成年后,工作成家的要求也高得多,还要花钱。

可以比喻成推恩令,每个子女都在原来领地建立新的国家。

每多一个子女就是多一个人来分摊资源。

孩子养育成本由父母负责,成年后的产出由老板拿走。

人是趋利避害的,亏本买卖没人做。

工业化社会对员工的要求更高,但培养员工的成本确是家庭自己出的。

更别提结婚要钱,学区房也要钱,生产个高素质人才的花销可太大了。

孩子成年后拿到的工资扣除养活他们自己的花销,所剩的结余连白养这18年的花销都很难抵消。

一对比就知道赔本买卖没人想干。

所以无论哪个国家,民族工业化越彻底,生育率越低。

让大量的农业人口转换成城市人口。

让他们进城买上商品房。

前提是他们能在城市找到工作,能养活自己。

不城市化,留在农村,现在也没那么多农活可干了。

而城市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多的就业岗位。

城市自己的人口就业都不能完全解决。

中国的人口规则就是富人的旁系子孙逐渐沦为穷人。

除了极少部分能重新逆袭回富人行列。

其余大部分则逐渐断子绝孙。

典型的就是村长逆袭成皇帝,皇帝的旁系后人逐渐下沉,其中大部分人都绝户了。

除了一个卖草鞋的又逆袭回皇帝,把他祖宗的剧本又演了一半。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中国发生了在过去几千年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两件事。

一是一夫一妻,二是计划生育。

这两件事让富人没有了庞大的旁系子孙群体,所有后代都是嫡系。

但穷人们,除了极少部分能逆袭进富人行列外,其余的仍然走在逐渐绝后的路上。

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生育政策将人口的增长控制住了,但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地雷。

因为上一代的人口数量较多,而下一代人口数量少,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年轻人平均下来要供养几位老人。

如果说下一代还要养育下下一代,那么他们的供养能力实际有限,只能限制人口的出生。

可以说总体上成功了,但现代人的压力太大了,人活得更累了。

想当一个普通人,事业平淡、双休、五险一金、工作充实而不辛苦、每天朝九晚五、房子是自己、拥有一个甜蜜的小家庭,都变成了一种奢侈。

随便一个病,一点小灾难,都会打破这种平衡。

生存压力大,工资收入较低,每日工作时长过高,社会福利差,稳定就业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生存就得996,哪里有时间去娱乐?有对象去恋爱?有钱去消费呢?

栽的树都活不了了,还想摘果子,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一个明知种下的粮食收成时不属于自己的人,他宁愿把种粮吃了。

一个明知道不用种都有吃不完的粮食的人,它也不需要种粮。

至于一夫一妻,也只是对穷人有效。

现在大城市里剩女一堆,大量生育资源浪费。

在经济繁荣期的相对轻松阶段,人们才能相对有点富余的精力生孩子。

一旦经济繁荣期过了,生育率就会立刻暴跌。

日韩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也已经度过了最卷的时期。

开始相对轻松自由的社会氛围了。

中国在这时候就更需要抓紧时间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民生聚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