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兵围攻仁爱礁,11艘突击艇封锁,马德雷山号必须退出

黎明还未到,南海的深处几艘菲律宾的小艇在黑夜里悄悄向中国海警船队逼近,他们以为这个行动毫无察觉,谁知道早已被热成像夜视仪尽收眼底。

8月21日凌晨5点45分,仁爱礁潟湖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对峙。中国海警快艇突然启动引擎,菲律宾军方扔下的两艘橡皮艇赶忙逃窜——这段现场画面捕捉到的,是南海维护主权的重要瞬间。

中方执法艇配备了重型机枪,首次深入仁爱礁潟湖的核心区域,对非法“坐滩”已有24年的“马德雷山”号进行了全面的监控。菲律宾军方在描述当时的场景时,明显流露出前所未有的紧张:“至少有25艘中国船只”、“潟湖里还停着11艘海警舰艇”,空中还有直升机和无人机不断盘旋。

一夜之间的仁爱礁巨变

以往中国海警的行动多停留在警戒和劝阻上,使用水炮进行驱逐,装备也主要是轻便的人员装备。现在,重型机枪出现在快艇上,不仅代表战术装备的提升,也传递出一种战略信号:表明中国对仁爱礁的实际控制正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军事观察家认为,装上重机枪绝不仅仅是为了吓阻。仁爱礁的执法和其他海域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要应对菲方对“马德雷山”号的补给行动,常常会有小艇近距离缠斗的情况发生。

配备重机枪的快艇不仅能有效威慑菲方的冒险举动,还能在关键时刻发动火力压制,为执法行动增加更坚实的保障。

中方此次行动升级背后有其合理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回应菲方近期频繁的挑衅,比如试图向“坐滩”军舰输送建材;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国对仁爱礁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毫无疑问,坚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国海上执法的战术安排可以说是相当细腻,海面上,海警船和渔船密切配合共同布控;在空中,海军的直升机和无人机负责监视任务;夜色降临时,热成像夜视设备帮助突破黑暗的掩盖;快艇上配备的重机枪则用来应对近距离的突发冲突。

值得留意的是关于渔网的战术布置,菲方提到“一艘中国渔船在潟湖入口处布设渔网”,这看起来像是普通的捕鱼行动,其实却为仁爱礁的掌控带来了新的层面。

渔网不仅能阻挡菲律宾船只进出,还算是民用设备,在舆论战中占据了更有优势的位置,这种“军民结合”的控制方式在南海不少地方都在上演。

在马尼拉湾二三十海里以外的海域,中国的海警一直在常态化巡逻,同样在巴拉望岛外海也有类似的部署,这两者一起形成了一张能够监控菲方南海通道的网络。有位菲海岸警卫队的官员也坦率地说:“我们一出去就会被跟踪监视,甚至连航线都受到管控。”

24年对峙的历史转折

仁爱礁的对峙始于1999年,那时菲律宾以“技术故障”为借口,让“马德雷山”号坦克登陆舰搁浅在仁爱礁上,宣称是“临时修整”,但实际上这艘舰就这样非法存在下来。

在过去的24年里,中方一直表现出很大的克制,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个争议。不过,菲律宾方面不断加固舰体,还偷偷进行补给运输,甚至试图送来建筑材料,试图让这个占领变成一个长期存在的局面,这也促使中方不得不逐步加强反制措施。

从早期偶尔出动渔政船巡航,到近年来海警船变得常态化、常规值守;从最初的外交抗议,到现在采取实实在在的物理阻断措施——中国在仁爱礁的执法方式不断演变,这也反映出南海战略正经历着从被动应对逐步转向主动塑造的重大变化。

目前,马德雷山号上的驻军遇到很大麻烦。据说,这艘非法搁浅的军舰已经有95天没有补给了。仁爱礁位于热带地区,军舰又比较破旧,没有足够的储存设备,三个月前补上的许多食品要么用完了,要么变质了,菲律宾水手们正陷入严重的补给短缺困境。

8月22日,菲律宾武装部队的第一把手布劳纳上将非常担忧地表示,菲律宾士兵会尽最大努力保持“忍耐极限”,但如果中方的任何行动导致1名士兵牺牲,就会触发总统马科斯设定的“红线”底线。

南海局势并不仅仅是中菲之间的对抗那么简单,8月15日,菲律宾联合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起举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ALON”联合演习,三国一共派出了3600名士兵,还调集了多艘军舰组成一个编队。

在此期间,菲律宾也与日本、印度等远离本土的国家加强了军事联系。到2025年8月初,菲律宾和印度在南海进行了首次联合航行。自2023年开始,菲律宾先后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还建立了多项防务合作协议,与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关系也同步升温。

外部势力不断插手,让南海的局势变得更加棘手。美国一直没有退出南海的纷争,五角大楼也再次强调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

在这个条约里明确指出,若菲律宾的武装力量或海警船只遭遇任何武装攻击,都会激发美国的防御责任。

中国外交部多次表达立场,坚决反对美西方国家组织联盟,呼吁南海问题应由相关地区国家通过对话来解决。

中方的战略定力与决心

令人深思的是中方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即使拥有绝对领先的实力,也坚持克制——重机枪只是架设而非实弹使用,包围更多是用来监控而不是占领。这种“非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把握得非常精准,不仅体现了维护权益的坚定决心,也有效避免了局势失控。

吴士存,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表示:“中国通过执法力量的前沿部署,不仅能实现有效管理,也避免了军事冲突,这成为南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撑。”

中国海警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因此,其实际作战能力比很多国家的海军陆战队都要更强一些。

如果菲律宾敢于挑衅,必然会受到强力反击,甚至在正规军动手之前,中国海警就能应对菲律宾的破船和周围的挑衅势力。

不管菲律宾怎么耍花招,事实都不会改变。因为他们不愿意配合审查,所以一直没进行补给。据说,不仅食物缺乏,就连饮用水也开始变得紧张了。

菲律宾方面表示,如果不能及时补给,水手们可能会面临饿死的危险。目前来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放弃那些非法搁浅的舰只,撤走所有水手。

中国海警的快艇首次装备了重机枪,渔船在潟湖入口处布置着渔网,海空联动的监控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了。至于马德雷山号,命运已然定局——要么被拖走,要么在南海的波涛中逐渐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