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下午,普京的直升机刚离开库尔斯克州,46架乌克兰无人机突然低空突袭,像一群毒蜂直扑专机。俄军“铠甲-S1”近防系统疯狂拦截,高射炮火连成一片火网。
普京座驾在弹雨中侥幸脱险,但这次刺杀彻底激怒了俄罗斯。五天后,俄军发动代号“雷霆回击”的报复——355架无人机、69枚导弹如暴雨倾泻,基辅的瓦西里科夫空军基地瞬间被夷为平地。这场斩首行动未遂,却让战局彻底失控。
当硝烟还未散尽,普京突然抛出一个震动西方的提议。8月15日美俄阿拉斯加峰会上,他首次松口:愿以俄罗斯立法形式承诺“永不进攻乌克兰及欧洲领土”,甚至接受为乌克兰提供“类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保障。
这意味着若乌再遭攻击,美欧将启动共同防御机制。 但这份“和平礼物”带着尖刺——乌克兰必须放弃顿涅茨克等俄控区,永远关闭加入北约的大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火速表态支持,泽连斯基却连夜要求美欧“澄清细节”。 他在布鲁塞尔疾呼:“安全保障必须覆盖陆海空三域!”同时搬出宪法盾牌:“领土谈判只认当前战线,割地绝无可能!”
普京的提案像一把刀,劈开了欧洲的团结面具。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否决欧盟600亿欧元援乌计划,痛斥“战争正拖垮欧洲经济”。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为乌提供核保护伞”,德国总理默茨冷脸回应:“单边行动不可接受。”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北约集体防御乌克兰”方案,被俄方嘲讽为“脱离现实的幻想”。
让欧洲难堪的是,美俄密谈竟将他们排除在外。意总理梅洛尼怒斥:“谈乌克兰命运不带欧洲参与,这是羞辱!”
欧尔班则喊话德法:“该去莫斯科谈判了,欧洲必须掌握自己的安全!”而欧盟对俄能源制裁的虚伪性也被戳穿——45%天然气涨价背后,欧洲通过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转购俄气,“灰色贸易”暴增17%。
战场压力正碾碎泽连斯基的底线。俄军日均消耗2万发炮弹,产能达北约5倍;乌军弹药库见底,美国突然切断卫星情报支援。东线红军城告急,一旦失守将致防线崩溃。致命的是特朗普的施压:“要么接受停火,要么失去90%援助!”
8月23日,泽连斯基态度急转。他邀普京赴土耳其一对一谈判:“乌克兰已准备好结束战争! ”
尽管乌总统办公室挑衅称“普京敢来吗?”,但妥协条件已浮出水面:默认俄控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以“当前实控线”换取停火;要求美欧提供900亿美元武器采购承诺(欧洲出钱、美国供武)。
当西方聚焦谈判桌时,俄军正用“厘米级碾压”改写地图。在哈尔科夫方向,俄军以日均1.5公里速度蚕食推进,沃尔昌斯克市区街道已插上俄军旗帜。
苏梅州的洛克尼亚村陷落,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阿巴切夫虽遭乌军袭击截肢,但俄军仍持续扩大库尔斯克州“安全缓冲区”。
普京遇袭事件后,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公开新战略目标:建立覆盖乌克兰90%领土的“安全区”,仅留西部利沃夫一隅。俄军不再掩饰野心——从“特别军事行动”升级为“领土重构”。
美国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矛盾角色。特朗普一边宣称“支持乌克兰安全保障”,一边向泽连斯基施压:“领土交换或许是出路。”国务卿鲁比奥则明说,美国只愿提供“模糊版安全承诺”,且坚决排除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俄媒揭露了美方真实意图:通过军售掌控欧洲防务主导权,同时从乌克兰抽身,将资源转向亚太围堵中国。正如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上对特朗普的试探:“你们真正想要的,不就是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