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总统签索赔令,历史争议再起,波乌关系激烈碰撞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要是你最好的哥们儿,在你最难的时候,突然翻出一笔七十年前的旧账,让你赔钱,你啥感觉?

是不是觉得天旋地转,怀疑人生?

这事儿听着魔幻,但它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主角,还是咱们眼里的“铁哥们”——乌克兰和波兰。

泽连斯基大笔一挥,签了个法案,直接把波兰七十多年前干的一件事,给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还明码标价,说波兰你得赔钱。

这一下子,整个欧洲都安静了。

大家伙儿都纳闷,这俩国家现在不是好得穿一条裤子吗?怎么突然就为了一件爷爷辈的旧事,闹得要上“法庭”了?

这事儿,得从一片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土地说起。

喀尔巴阡山脉,那地方,听着就挺诗意。

山里住着一群人,他们不完全是咱们今天概念里的“乌克兰人”,他们有自己的名字,兰科人、博伊科人。

他们有自己的小调,自己的花衣裳,信着自己的教,在山谷里过了几百年。

岁月静好。

直到1947年。

突然有一天,门被踹开了。

不是纳粹,也不是苏联红军,是波兰士兵。

他们拿着一张叫“维斯瓦行动”的命令,上面说,为了打击藏在山里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所有乌克兰族裔,都得搬走。

注意这个词。

所有。

给你点时间。收拾东西。走。

去哪?不知道。

一列列闷罐火车,就像当年运送犹太人一样,把这些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兰科人、博伊科人,塞得满满当当。

火车开往波兰西部和北部,那些刚从德国手里收回来的地方。

把他们像撒胡椒面一样,一家一户地撒在波兰人中间。

这招,高明,也歹毒。

你的邻居不再是和你唱着同样歌谣的同乡,你的孩子上学要说波兰语,你的教堂被关闭,你的传统服饰,只能压在箱底。

土地没了,财产没了,社群没了。

最可怕的,是根没了。

一代人之后,你的孙子可能都不知道“兰科人”是什么意思了。

这不叫战争。

这叫“文化上的灭绝”。

如果说强制搬迁还只是温水煮青蛙,那接下来的事,就是把人直接扔进滚烫的油锅。

最狠的料,来了。

亚沃日诺集中营。

光听这名字,就让人后背发凉。

这地方,前身是纳粹奥斯威辛的一个分营。

纳粹的魔窟,在战后,被波兰人“废物利用”了。

他们把在“维斯瓦行动”里抓来的人,关了进去。

关了多少?

三千八百多人。

这些人是武装分子吗?

大部分不是。

里面有关神父、老师、文化人、艺术家,还有大量仅仅因为是乌克兰族裔就被怀疑的普通老百姓。

不需要审判,不需要证据。

你的民族身份,就是你的原罪。

营里的日子,跟人间地狱没两样。饥饿、疾病、酷刑。有研究说,短短两年,就有一百六十多个乌克兰人死在了里面。

死在了战后“新波兰”的集中营里。

你现在再回头看乌克兰那个法案,说“维斯瓦行动”是犯罪行为,是不是觉得,好像没那么夸张了?

用前纳粹的集中营,关押另一个民族的平民。

这事儿,放哪都洗不白。

说到这,你肯定想问,既然这历史旧账这么黑,那乌克兰为啥偏偏现在翻出来?早干嘛去了?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历史回旋镖。

你打我一拳,我一定得还你一脚。

最近几年,波兰一直在搞一件事,就是逼着乌克兰承认另一桩历史惨案——“沃伦大屠杀”。

那是在1943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沃伦地区,杀了数万波兰平民。这笔血债,也是真实存在的。

波兰议会通过法案,把这事儿定义为“种族灭绝”,要求乌克兰道歉、反思、承认。

姿态摆得很高。

这下乌克兰可不干了。

“行啊,你要算历史账是吧?那咱们就好好算算。”

于是,“维斯瓦行动”索赔法案,就这么被当成回旋镖给扔了回去。

你看,成年人的世界,不,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你让我不好过,我也让你不痛快。

这种“历史报复”,直接让两国关系降到冰点。外交官在媒体上吵得不可开交,民间的火气也上来了。

今天你砸我的纪念碑,明天我就推你的十字架。

本来是同仇敌忾的盟友,现在因为几十年前的旧事,互相往对方伤口上撒盐。

这场景,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但最有意思的是,这事儿波兰自己早就认错了。

你没听错。

早在1990年,冷战刚结束,波兰参议院就通过一个决议,公开谴责了“维斯瓦行动”,承认这是斯大林主义的暴行,对无辜平民搞“连坐”,是不对的。

2007年,波兰和乌克兰的两国总统还手拉手,一起发表声明,共同谴责了“维斯瓦行动”。

那个时候,两国关系好得蜜里调油。

那为什么今天的波兰政府,对泽连斯基的法案反应这么大?

因为性质变了。

以前的谴责、道歉,都是停留在“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

说白了,就是动动嘴皮子,大家互相给个台阶下,面子上好看,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泽连斯基现在搞的这个法案,是“法律层面”的。

它不光要你承认错误,还要你承担责任。

什么责任?

赔钱。

这就动了真格的了。

道歉归道歉,你要让我掏真金白银来为七十多年前的事买单,那对不起,没门。

一个要的是面子,一个要的是里子。

曾经的和解,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脆弱得像一张纸。

历史的伤疤,到底是用来提醒自己别再犯错,还是拿来当武器,捅向身边的人?

战争还没打完,后院先着了火。

这把历史的火,最后会烧了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