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深夜,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突然宣布:“对日韩等14国关税8月1日生效,绝不延期!” 消息一出,纽约期铜价格瞬间飙升17%,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A股市场却上演了戏剧性一幕,次日开盘,沪指不跌反涨,盘中一度逼近3500点,光伏龙头通威股份强势涨停,外资单日扫货42亿元。 一边是关税大棒悬顶,一边是资金逆势冲锋,这场多空对决的剧本,究竟藏着什么玄机?
3500点从来不是普通整数关。 2024年10月8日,A股曾在此处单日成交3.5万亿,3520-3530区间堆积了天量套牢盘。 7月8日沪指收于3497.48点,距离这道“铁顶”仅一步之遥,但主力资金却在此刻显露出罕见的犹豫:MACD红柱放大释放多头信号,60分钟线却出现顶背离,技术指标如同精分现场。
早盘半小时成交额成为多空共识的生命线:若沪市开盘30分钟放量至900亿以上,冲击3520点将成定局;若萎缩至700亿以下,回踩3450点几无悬念。 7月8日两市成交1.47万亿的巨量,恰似冲锋前的弹药补充,但市场警惕的是,这些子弹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卡壳?
当特朗普关税大棒挥向铜、药品时,中国工信部悄然打出“反内卷”王牌:严控光伏组件售价低于0.68元/W的恶性竞争,14家龙头紧急座谈。 政策一出,光伏玻璃龙头亚玛顿单周涨40%,通威股份封死涨停板,行业减产30%的供给侧改革正式启动。 这场“政策救市”背后,是光伏全产业链的生死时速:硅料报价一周跳涨15%,落后产能的淘汰赛已进入倒计时。
大基金三期注资名单浮出水面,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成为首批受益者。隐秘的布局藏在地方:深圳设立50亿元“赛米产业基金”,直指EDA工具和封装材料国产化。 中芯国际中报预增35%的数据曝光后,资金蜂拥而至,这不是简单的估值修复,而是一场关乎芯片产业链安全的“诺曼底登陆”。
7月8日北向资金净流入42亿元,但操作却充满矛盾:4.2亿抢筹立讯精密,却反手抛售宁德时代;3.8亿加仓北方华创,又同步减持中际旭创。 这种“买龙头、卖跟风”的手法,暴露了外资在关税风险下的焦虑:既要押注中国高端制造突围,又忌惮产业链成本飙升的冲击。
当市场目光聚焦科技股时,电力板块正上演“无声的叛乱”:华银电力单周暴涨60%,韶能股份连续涨停,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25.3亿。 高温用电负荷突破历史峰值,叠加绿电直连政策落地,让电力股成为震荡市中的“防空洞”。毕竟,当关税炸弹落下时,谁会拒绝每年分红5%的避风港?
政策铁腕整治下,光伏行业正经历残酷洗牌:首航新能、亿晶光电等二线厂商涨停,昔日巨头隆基绿能却仅微涨3%。 资金用真金白银投票的逻辑很赤裸,拥抱“反内卷”政策受益者,远离重资产扩张的旧势力。 这场供给侧革命中,活下来的不会是最大只的恐龙,而是最适应冰河期的哺乳动物。
工业富联中报预增47%-52%的利好,带动PCB概念股金安国纪拉出4连板。 但狂欢背后藏着致命隐患:英伟达芯片交付量环比下滑12%,北美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骤降。 当市场发现算力需求可能被高估时,这些单月暴涨200%的标的,会不会成为新一轮绞杀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