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筑牢核盾牌!美国中东影响力受挫,莫迪敢触战略禁忌

中东的牌桌上,利雅得毫无征兆地掀了桌子。今年9月17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前脚刚踏上沙特的土地,后脚就跟王储萨勒曼签下了一份文件——《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战略共同防御协议》。

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你好我好的合作备忘录。协议里那句“对任一缔约国的任何侵略,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侵略”,每个字都透着杀气。说白了就是,以后谁敢动我沙特兄弟,就等于把巴基斯坦也算上了。

这背后藏着一句没明说但谁都懂的潜台词:沙特,正式被纳入了巴基斯坦的核保护伞之下。消息传开,华盛顿、新德里、特拉维夫三家的电话线,恐怕在那一瞬间就成了热得发烫的铁丝。沙特这一手,玩得又大又绝,直接把中东几十年来的老规矩给破了。

大哥靠不住小弟来补位

沙特为何突然下这么一步险棋?答案就藏在最近中东弥漫的火药味里。加沙的冲突打了快一年,三万多条人命填了进去,人道主义危机早就成了个无底洞。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几个月前,伊朗的纳坦兹核设施不明不白地挨了炸,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望向以色列。结果没过多久,以色列干脆不装了。9月9日,战机呼啸着飞到多哈,直接把哈马斯的领导人连人带窝给端了。

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海湾这帮富得流油的王爷们感到了彻骨的寒意。沙特内部一直有个心照不宣的共识:“伊朗要是有核弹,我们砸锅卖铁也得搞一个”。现在以色列这种撕破脸的搞法,让威胁不再是“可能性”,而是已经顶在脑门上的枪口。

但最让利雅得心凉的,是美国的态度。以色列在别国首都搞“定点清除”,华盛顿的回应轻飘飘一句“希望各方保持克制”,连句重话都舍不得说。沙特这下彻底看明白了,想指望山姆大叔来当保安,纯属是自作多情。

这种不信任感,可不是一天两天攒下来的。《阿拉伯晴雨表》的民调冰冷地显示,高达85%的海湾民众觉得美国的安全承诺就是一张废纸。美军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过去一年从沙特撤走近两千人,中东的基地数量也从54个砍到了37个。人走了,茶自然就凉了。

巴铁凭啥能站上C位

既然老大哥的腿抱不住了,那就得赶紧找个能撑得住场面的新搭档。放眼整个伊斯兰世界,手里既有核武器,又在战场上真刀真枪证明过自己的,掰着手指头数,也就只有巴基斯坦了。

沙特这回挑人,眼光毒辣得很。就在今年5月,印控克什米尔一声枪响,印巴两国随即爆发了近几十年来最狠的一次边境冲突。导弹和无人机满天飞,双方整整打了4天,直到5月10日才在外部压力下勉强停手。

那场冲突,全世界都揪着心,生怕这两个拥核国一时上头按下按钮。但冲突的结果,却让巴基斯坦结结实实地秀了一把肌肉。印度派出的12架无人机和3枚短程导弹,被巴方的防空系统像打苍蝇一样,一个不落地全给拦了下来。

这一战,简直就是一场面向全球,特别是面向沙特的“军事实力成果展”。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下场调停,也让巴基斯坦的国际形象大大改善,不再是那个被边缘化的角色。冲突刚一结束,巴基斯坦就马不停蹄地和土耳其、马来西亚签了无人机研发协议。沙特看上的,正是这份刚出炉、热乎乎还带着硝烟味的实战能力。

一纸盟约几家梦魇

这份协议,对沙特和巴基斯坦而言,绝对是天作之合。沙特得到了它做梦都想要的安全感。有了核保护伞,以后不管是面对伊朗的核讹诈,还是以色列的军事冒险,腰杆子都能挺直不少。

更重要的是,沙特那个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的“NEOM”未来新城计划,正搞得热火朝天。有了这份安全协议压舱,项目的风险系数直线下降。沙特也在用真金白银“去美国化”,今年上半年,从美国买武器的钱少了三成多,转头给巴基斯坦反恐装备的订单暴涨了180%。

巴基斯坦的好处就更实在了。卡拉奇大学的瓦西博士一语中的:巴基斯坦的角色,从一个被动挨打的“地区安全参与者”,变成了手握筹码的“积极贡献者”。协议一签,沙特15亿美元的防务贷款立马到账。这笔钱对一个通胀率飙到28%的国家来说,不叫雪中送炭,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但有人笑,就意味着有人要哭。对印度、伊朗和以色列来说,这纸协议不啻于一声惊雷。最头疼的恐怕就是印度。协议里那个“共同侵略”条款,等于在印巴之间硬生生画下了一条沙特撑腰的战略红线。

华盛顿的尴尬背影

协议的消息传到新德里,印度国内舆论瞬间就炸了。以后再想跟巴基斯坦起点摩擦,就不能不掂量一下利雅得的脸色。印度外交官拉赫曼虽然嘴上说着“沙特不会跟我们作对”,但第二天印度外交部就立刻表态,要严肃评估这事对地区稳定的影响。

要知道,就在今年,印沙两国才刚搞了第一次联合军演,双边贸易额也逼近500亿美元。印度甚至还盘算着把自家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卖给沙特,现在看来,这笔买卖八成要黄。莫迪政府发现,自己面前多了一堵看得见摸得着的墙。

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过去,以色列仗着自己是中东唯一的“核俱乐部会员”,心理优势十足。现在巴基斯坦把核保护伞直接撑到了家门口,以色列的核垄断地位一夜之间被砸得稀碎,中东直接进入了“双核威慑”的新阶段。

据路透社透露,巴基斯坦的技术人员已经在帮沙特升级压箱底的“东风-3”导弹。巴基斯坦手头大概有165枚核弹头,而以色列估计也就90枚。以后以色列再想动手,就得好好算算这笔账了。

而整件事里,最下不来台的,无疑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怀特说得一针见血:沙特绕开美国去找巴基斯坦,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公开宣布,你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我们信不过了。这记耳光,扇得华盛顿脸上火辣辣的。

结语

史汀生中心的米尔博士用了一个词——“地区自助”,来形容沙特和巴基斯坦的这次结盟,说得太到位了。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中东的玩家们,不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押在一个超级大国身上,而是开始亲手搭建自己的安全屋。

沙特和巴基斯坦的这份协议,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的抱团取暖,但在更深的层面上,这是沙特对美国依赖的告别,是巴基斯坦对更高国际地位的冲刺,也是莫迪不得不面对的南亚新变局。它再次告诉世界,单极时代渐行渐远,一个由更多力量共同书写规则的未来,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