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王思聪需要“父债子偿”吗?

王健林被“限高”,为何这次不同以往?

9月28日据企查查APP信息,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因未履行1.86亿元执行案,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9月29日取消“限高”措施)。与此前个案不同,此次“限高”直指集团实际控制人,叠加万达近期多项资产冻结与巨额执行——仅2025年8月以来,集团已被强制执行28亿元(24亿元+4亿元),总被执行金额已突破52亿元。股权冻结规模亦持续扩大,包括万达商管19.79亿元股权及万达金融板块94亿元股权,均被法院冻结三年。

王思聪会被牵连吗?法律如何界定“父债子偿”?

从“首富”到“限高”,王健林只用了一笔1.86亿元的执行款;而网友更关心的是:老爹坐不了高铁,儿子还能继续坐私人飞机、带网红、逛Du场吗?

此时需要从法律层面厘清三点:

1. 有限责任原则:王健林与王思聪分属独立民事主体。万达债务属于公司行为,除非王思聪个人为债务提供担保,否则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2. 资产隔离可行性:若王思聪名下资产(如普思资本、电竞业务等)与万达无股权、资金混同,且无证据证明其通过非法转移财产规避债务,则其个人财富不受直接影响。

3. “限高”的波及范围:限制高消费仅针对债务人本人(王健林)及关联义务人,不自然延伸至子女。但若王思聪以家庭共同消费名义变相为父提供“高消费”,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简单说就是:除非存在担保或财产混同,否则王思聪无需直接承担父债。

一句话:法律不株连,但“父子钱包”未必完全绝缘。

“财产隔离”是技术活,不是玄学

万达集团是王健林的主战场,52亿元执行标的、6000亿元总负债都挂在公司名下。理论上公司债≠个人债,只要王健林当年做过“资产信托+股权多层架构”,即便万达炸雷,家族信托里给王思聪留的伦敦公寓、新加坡REITs、母亲林宁的建材公司现金流,仍可安然无恙。

像这种大企业往往会通过离岸架构、股权代持等常见手段布局资产隔离,我们对“父债子偿”的担忧,其实是有点低估了资本家族的法律风险防控能力。

王健林的“限高令”是万达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但将其简单等同于“王家没落”也过于片面。在法律框架下,王思聪的财富安全取决于资产隔离的严谨性,而非血缘关系。当商业帝国遭遇凛冬,真正的考验在于:资本规则面前,豪门“防火墙”能否经得起司法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