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站在领奖台上,金牌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嘴角却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
台下欢呼声中夹杂着几声刺耳的嘘声,有人举着手机对着她猛拍,镜头都快怼到脸上了。
王楚钦站在旁边,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个不停,不用看都知道又是那些糟心私信。
这年头当个冠军可真不容易,打赢外国选手不算完,还得防着自家人在背后捅刀子。
霍启刚两年前就说过体育圈要出事,现在这话可真是应验了。
谁能想到最狠的刀子往往来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厦门大学那个日语系的高材生,顶着校乒乓协会宣传部长的头衔,在网络上对孙颖莎和王楚钦整整骂了八个月。
说孙颖莎"腿短得像柯基",说王楚钦"技术全靠裁判照顾",这哪是大学生能干出来的事?简直就是体育圈的"键盘侠"典范。
王楚钦有次直播实在憋不住了,直接把粉丝寄来的死亡威胁信甩在镜头前。信纸上歪歪扭扭写着要找他老家地址,吓得他连夜给家里打电话让父母注意安全。孙颖莎更惨,私人行程被黄牛倒卖,走哪儿都有人跟着拍,活像个移动的展览品。这些破事搁谁身上受得了?训练累成狗不说,还得天天应付这些糟心事。
最讽刺的是那个骂人的大学生,前脚刚参与编写完《校园体育行为规范》,后脚就在网上对运动员人身攻击。这就好比厨子一边教人注意食品安全,一边往菜里加地沟油,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日本那边对待张本美和可完全不是这样,人家专门配了心理辅导团队,比赛输了有人开导,赢了有人庆祝。咱们的运动员倒好,赢了是你应该的,输了活该挨骂,这待遇差距也忒大了点。
体育心理专家分析过,这些网络喷子大致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己打球菜得要命,看谁都不顺眼的"酸葡萄型";第二种是觉得骂你是为你好的"爹味型";第三种最可怕,专门等着看运动员出丑的"幸灾乐祸型"。这帮人就像足球场边的"键盘教练",自己连越位规则都搞不明白,就敢指点江山说梅西不会踢球。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歪风邪气已经开始传染给小孩子了。张继科出事那会儿,好些小学生粉丝在论坛上学着大人的样子骂人,把体育讨论搞得跟饭圈撕逼似的。李晓霞退役后说过,怀孕那会儿收到的诅咒私信直接让她得了产前抑郁。全红婵家里那点事被扒得干干净净,网友连她家穷都要嘲笑。刘翔的微博到现在还留着四万条恶评,这些伤痕可不是时间能轻易抹去的。
看看人家韩国怎么做的,想看重要比赛得先通过观赛礼仪考试。英国更狠,在网上骂运动员外貌最高能判两年。咱们这儿呢?平台监管就跟闹着玩似的,封号顶多算挠痒痒,换个马甲又能继续喷。要我说就该学学游戏防沉迷那套,直接封设备,让这些喷子连手机都玩不了。
体育课也不能光教技术动作,得教教怎么做人。张伟丽就做得漂亮,有黑粉骂她"男人婆",她直接回怼"我拳头硬,你键盘硬,要不咱俩比划比划?"这种硬气劲儿才是运动员该有的范儿。孙颖莎现在也学聪明了,再听到那些难听话就当耳旁风,该训练训练,该比赛比赛。有次赛后采访,记者问她怎么看网络上的负面评论,她笑了笑说:"我打我的球,他们喷他们的,反正奖杯在我手里。"
领奖台上的灯光依旧刺眼,孙颖莎眯着眼睛望向观众席。那些举着手机的人还在拍,但她的眼神已经不再闪躲。体育精神不该是这样被践踏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流汗流血,回到生活中还要被口水淹没,这算哪门子道理?当掌声里开始掺杂刀子,当荣誉背后尽是冷箭,这块金牌的分量,似乎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