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魔幻的现象,就是很多人聊股票,聊的不是生意,而是心电图。
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仿佛下一秒就要嫩模会所;几根十字星,立马觉得人生无望,嚷嚷着关灯吃面。
情绪来得比龙卷风还快,逻辑走得比共享单车的押金还彻底。
这种奇景的最好观察样本,就是那种突然发神经,连续几天给你整几个涨停板的公司,例如科森科技。
你看它的K线图,好家伙,连续涨停,成交额干到二十多个亿,热钱跟不要钱一样往里灌,场面一度非常硬核,仿佛牛顿的棺材板已经焊死,地心引力在这儿暂时失灵了。
但你一扒拉它的基本面,又会陷入沉思。
中报显示,公司营收在降,归母净利润还是个负数,扣非净利润更是亏得很有节奏感。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一个考试常年不及格的同学,突然被保送进了清华,还被一群人围着喊“学神”。
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
但它发生了吗?
它确实发生了。
这种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藏着A股市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短期来看,股价这玩意儿,和公司经营得怎么样,关系可能还不如和隔壁老王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大。
它更像是一场基于“共识”的击鼓传花游戏。
科森科技之所以能上演“旱地拔葱”的奇观,你去看它的业务范围就懂了。
消费电子、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这些词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服务的客户名单:苹果、华为、亚马逊、谷歌、Meta。
看到没有,每一个名字都自带流量光环,尤其是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在资本市场,当一家公司的名字和“苹果产业链”这五个大字绑定时,它就不再是一家单纯的精密结构件制造商了,它成了一个“概念”,一个“故事”,一个“预期”。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突然宣布他的面酱是米其林三星主厨特调的,虽然你吃着还是那个味儿,但在别人眼里,这个煎饼果子就有了想象空间,甚至可以搞个加盟,讲一个“赋能万千小微餐饮创业者”的宏大叙事。
科森科技的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明明白白告诉你,这位兄弟目前有点营养不良,还在失血。
但它穿着一身苹果定制的限量款潮牌,开着华为问界的顶配版,手腕上还戴着Meta的最新VR眼镜。
这时候,你说你信体检报告,还是信他这一身行头?
资本市场的大部分热钱,选择相信后者。
因为故事比现实性感,预期比数据诱人。
几十亿的资金冲进来,不是为了研究这家公司的毛利率为什么只有7.66%,也不是关心它的资产负债率快到60%了怎么办。
它们是在赌,赌苹果下一代产品大卖,科森能分一杯羹;赌VR世界早日降临,科森的零件能卖爆;赌新能源车继续渗透,科森能成为核心供应商。
这些钱,本质上买的是一张通往未来的彩票,而不是这家公司当下的赚钱能力。
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非常拧巴的场景:一边是公司实打实的亏损,另一边是资金真金白银的追捧。
主力资金净流入六千多万,融资盘也在加码,而游资和散户在净流出。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是一场老炮儿之间的对决,赌的就是谁对故事的信仰更坚定,谁跑得更快。
这套玩法,在圈内有个很传神的词,叫“瞎几把发”。
就是它的上涨,你很难用传统的价值投资逻辑去解释,纯粹是情绪和资金在短期内达成了共鸣,形成了一种“我不管我不管,它就是要涨”的暴力美学。
而这种故事,往往会被平台和各路大神“喂到嘴里”。
你不需要去啃那些枯燥的财报,你只需要知道“它是苹果概念股”就够了,这个标签就是通行证。
但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这种靠“傍大款”讲故事的商业模式,它的命门在哪里?
它的命门就在于,它自己不掌握自己的命运。
作为产业链上的一环,特别是消费电子这种“快种快收”的行业,上游的品牌方爸爸是极其强势的。
今天你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明天可能就因为库克想压缩成本,订单就被另一家越南工厂抢走了。
这就像给互联网大厂写代码的外包团队,项目光鲜亮丽,但996的是你,被优化的是你,项目黄了第一个滚蛋的还是你。
利润的大头永远被品牌方拿走,留给供应商的,是微薄的利润率和沉重的资产投入。
所以,你看科-森科技的财报,为什么增收不增利,甚至营收利润双降?
因为上游爸爸们稍微打个喷嚏,下游供应商就得进ICU。这就是“利益相关方博弈”中的残酷现实,在平台(苹果)和商家(科-森)之间,议价权是极度不平等的。
那我们普通人在这场资本的篝火晚会里,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说得好听点,是市场的参与者。
说得难听点,就是那堆被扔进火里,让火烧得更旺的柴火。
短句三连来了。
这钱是聪明的吗?
它比猴都精。
这故事是真实的吗?
它比小说还虚。
那为什么还有人冲?
因为总有人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
资本的游戏,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流动性的战争,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当潮水涌来时,石头和烂泥都能飞上天。但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谁的裤衩被冲到了太平洋。
对于科-森科技这样的公司,它在做实业,在努力生存,这本身值得尊重。
但对于它的股价,那又是另一个维度的故事了。
一个杂糅了产业变迁、资本博弈、人性贪婪和群体幻觉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
看懂了这个,你再回头去看那些上蹿下跳的K线,可能就会少一些狂热,多一些敬畏。
毕竟,心电图偶尔的波澜壮阔,可能是生命力的体现,但也可能是最后的狂欢。
真正能让你活得久的,还是那份躺在纸上,虽然不好看,但足够真实的体检报告。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