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综合实力20强城市榜单近日发布,头部阵营格局稳中有变。北京以综合分值92.82分蝉联榜首,上海以89.83分紧随其后,深圳(77.07分)、杭州(76.30分)、广州(74.35分)分列三至五位。值得注意的是,杭州与深圳仅差0.77分,展现出强劲的赶超势头。20强城市中,南京、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在科教文卫领域持续发力,苏州、宁波、无锡则在民营经济领域保持着明显优势。
从硬经济指标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组成的万亿俱乐部继续领跑,GDP、储蓄、财政收入数据均处于绝对优势。广州、苏州等传统强市则遭遇新兴城市挑战,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显著提速。软经济赛道则呈现差异化竞争态势,杭州市凭借75.76分的软经济得分首次闯入前四,宁波、青岛的环境治理成效尤为亮眼,合肥、济南的高等教育投入持续转化为创新动能。
杭州与深圳的近距离竞逐成为榜单最大亮点。在硬经济指标中,深圳以83.93分排名第三,杭州73.48分位居第五。两城在数字经济领域已形成双雄并立格局,但杭州在软经济指标上实现逆袭,75.76分的软经济总分超出深圳近12分。特别是在卫生建设(77.65分)和文化发展(81.47分)方面,杭州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融合,形成独特的城市竞争力。专家分析,若保持当前增速,杭州或将在2026年实现对深圳的全面超越。
南京以综合分值71.52分稳居第六,成为长三角新支点。作为科研重镇,南京的科教分值达79.69分,全国前七的卫生医疗资源(68.53分)和不断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74.45分),构筑起强大的软实力护城河。在硬经济领域,南京工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展现出制造强市向智造枢纽的转型升级。
排名第十七的长沙则暴露出发展隐忧。虽以57.40分硬经济得分保住第十六位,但软经济指标(57.38分)显著拖累整体表现。文化产业41.81分的低迷数据与其"媒体艺术之都"的定位形成反差,卫生领域65.42分的表现与同梯队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值得关注的是,长沙装备制造业产值已突破万亿,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增强,若能在文化IP打造和公共服务补短板上加速突破,未来发展空间仍值得期待。
此次榜单折射出中国城市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既有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也涌现出特色崛起的后来者。随着新型城镇化进入提质阶段,经济密度与人文温度兼备的城市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每个城市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