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要涨价了?不想承认,价格战结束后,汽车或将迎来大涨价

车要涨价了! 醒醒吧,别被眼前的打折迷惑了!你有没有发现,去年用30万买到的电动车,现在配置缩水成了25万的款?

扎心的是,汽车行业的财报泄露了天机:卷死对手的丰田,单车利润是国产车的2.4倍! 中国3000万辆车堆起来的利润,敌不过丰田900万辆的零头。 眼下的骨折价,不过是网约车1块钱打车的翻版,等补贴烧完了,滴滴收你40块的时候,没犹豫过。

你走进4S店,销售满脸堆笑递上咖啡:“哥,这款车年初还卖20万,现在直降4万! ”你心里暗爽,觉得等等党终于胜利了。 别急着下定,先看看车企财务部的血泪账本。 去年整个中国车市卖了3000多万台车,总收入堆到10.6万亿的天文数字,结果净利润才4623亿。 算盘一打,利润率仅有4.3%。

隔壁老王开螺丝厂都要笑醒:制造业平均利润率在6%-7%之间。气人的是对比丰田,人家预测2025财年单车利润2.29万元。 再看国产龙头比亚迪,402亿净利润除以427万台车,每辆赚不到9400元。 这钱还要填研发、营销、售后的大窟窿。

研发中心正在烧掉金山银山,纯电车最贵的电池包,占整车成本40%以上。 宁德时代一块100度电池报价逼近10万,别提激光雷达一颗就要几千块。

营销战场的开销更触目惊心,去年某新品牌上市,砸了8位数请顶流明星站台;另一家新势力包下城市地标灯光秀,单晚烧掉600万。 经销商库存里压着三个月销量的车,光利息每月就得赔六位数。

车间老师傅指着生产线摇头:“年轻人总说车企黑心,看看材料成本吧! ”车规级芯片价格比两年前涨了20%-50%;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坐上过山车,上游矿商一涨价,宁德时代立刻给车企发调价函。 就连安全带卡扣用的工程塑料,都因为石油涨价贵了15%。

供应商老张最近撕了三份合同:“再按原价供货我要跳楼了! ”他的工厂给主机厂供内饰件,铝合金支架成本涨三成,主机厂却要求降价5%。 某座椅厂进口海绵被加征关税,国产替代品质检不过关,只能硬扛着亏本交货。

经历过的都懂这剧情,网约车刚普及时,用五块钱就能跨城区;外卖平台红包叠满减,十块钱吃两顿;健身房年卡打折到599还送私教课。 现在呢? 早高峰打车费翻倍,外卖凑满减得精算半小时,健身教练催你续卡的语气像讨债。

汽车行业的“白菜价”本质是生存游戏。 去年至今,已有3家新势力宣告退场。 某曾融资百亿的品牌,门店展车被供应商连夜开走抵债。 传统车企也难熬,某合资品牌经销商集体退网,处理库存车时直接按指导价七折批给二网。

活下来的玩家开始调策略,今年三月行业库存深度降到1.5个月,是近三年最低值。 某品牌销售总监透露:“现在放折扣像挤牙膏,月初放三万优惠,月底立刻收两万。 ”上个月特斯拉全系涨价一万五,门店立刻挤满连夜下单的人。

二手车贩子的嗅觉最灵敏,去年收新能源车像接飞刀,今年却敢拍胸脯:“现在收的汉EV,放三个月每台稳赚八千! ”车商老李指着停车场:“你看这些二三十万的准新车,收车价比新车指导价低六成,卖价只比新车优惠价少10%,买家觉得捡漏,其实我们早算准新车要涨。 ”

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正在瓦解,限时补贴倒计时的页面在直播间反复播放,某4S店甚至挂出“明日涨价通知书”的红头文件。 销售的朋友圈变成涨价倒计时海报,文案写:“月底不买车,下月拍大腿。 ”